
《麋鹿》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麋鹿》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麋鹿》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能结合课文内容或者理解词语的意思。
3、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并能以不同身份介绍心中的麋鹿。
4、写法迁移,弄清作者怎样抓住显著特点介绍麋鹿的外形奇特,使学生对生动刻画一种小动物的写作方法更为清晰。
教学重点:
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并能以不同身份介绍心中的麋鹿。
教学难点:
写法迁移,弄清作者怎样抓住显著特点介绍麋鹿的外形奇特,使学生对生动刻画一种小动物的写作方法更为清晰。
一、直接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麋鹿这篇课文,师生共写课题。
2、看了这课题,猜想课文会写些什么?
3、带着问题,快速进入课文,一起走进麋鹿的世界。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
遁入 雌鹿 跋涉 繁殖
杀戮 公爵 别墅 饲养
行动敏捷 乌邦寺 棕红色
颠沛流离 悄然无声 销声匿迹 惨遭厄运
(1)多种方式读词语
2、分小节朗读课文。(由于课文较长5—7小节可以采用学生默读的方式。)边读边交流: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麋鹿的吗?
(归纳,板书:生活环境、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传奇经历)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品读2、3自然段,深入感受麋鹿的外形奇特。
1、(出示麋鹿的幻灯片)用自己的话说说麋鹿的外形特征。
2、那课文中又是怎么总体形容麋鹿的外形特征的呢?
出示:它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所以又被称为“四不像”。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指名说一说)
2、用心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想一想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它的外形奇特?圈一圈、划一划,体会体会。
3、预设:
(1)角型:
A、学生说出角型独一无二,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B、是的,这位同学的眼光真敏锐,一下子抓住了麋鹿角型“独一无二”的特点。“独一无二”是什么意思?(只有麋鹿才有,其它鹿是没有的。)
C、对呀,麋鹿站着的时候,各枝尖都指向后方,而其它鹿的'角尖都指向前方,这就是麋鹿的奇特之处。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2)尾巴:
A、学生说出,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B、教师小结: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这么长的尾巴可以——引读。
(3)蹄子宽大:
A、学生说出,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B、教师引导体会蹄子宽大的作用——引读麋鹿蹄子宽大,行动敏捷,它们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潜游和觅食,甚至连隆冬季节也不例外。
(4)一般雄麋鹿体重可达250千克左右,角比较长,每两年脱换一次。
(5)毛色变化
3、小结写法:课文先是概括地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特点——奇特,然后从角型、尾巴、蹄子、毛色具体进行了介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在作文中,写一样物时,也可以学习这种先概括再具体的方法来写,这样就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4、长得“四不像”的麋鹿受到人们的青睐,还成了姜子牙的坐骑。可鹿类不高兴了。有一天阿,鹿王就批评麋鹿了:麋鹿啊麋鹿,你怎么长了个四不像!除了角跟我们有点像,你看看自己哪还有些鹿样,长了个马面,牛蹄,驴尾,多难看!快做个整容手术,恢复鹿面。你觉得鹿王批评得对吗?麋鹿会怎么说?
(体会麋鹿的奇特外形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环境而演变成的。)
5、指导朗读
四、引读第4自然段,体会麋鹿自然繁殖力低。
1、与此同时,引读:麋鹿的自然繁殖力很低——雌鹿的怀孕期比其他鹿类要长,超过九个半月,且每胎仅产一仔。雄性小鹿两岁时长角分叉,六岁时叉角才发育完全。
2、这段话写了什么呢?(生活习性)
3、指导朗读。
五、迁移练说。
1、过渡:刚才我们通过课文的介绍,了解了麋鹿的奇特的外形特点和它奇特的生活习性,但还有很多人不了解麋鹿,假如你就是一只麋鹿,你会怎样来介绍自己恩?假如你是姜子牙,你骑着麋鹿上天庭,你又如何向天上的神仙们介绍你的坐骑?如果你是饲养麋鹿的饲养员,你又会怎样向来参观的客人介绍你的麋鹿?请大家自由选择一种角色,小组交流介绍。注意在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有一定的顺序。
2、同桌练习。
3、指名介绍。
4、评价
5、小结
六、布置作业
《麋鹿》教学设计2设计意图:
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语言简洁,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在朴实的说明中注入浓浓的情趣。
本课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特别是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结合多媒体的展示更直观地让学生对麋鹿与普通鹿的外形有深入的了解,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教学中引领学生用解说词的形式将书上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从而促进学生对关键词句的真切感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理清课文层次。
3、抓住麋鹿的特点,辨认麋鹿,用解说词的形式介绍麋鹿。
教学重点:
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
抓住麋鹿的特点,辨认麋鹿,介绍麋鹿。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复旧引新
1.谈话: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曾经在课本上学过的珍稀动物吗?(学生回答)
出示: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来认识另一种珍稀动物,它就是麋鹿,和老师一起来写课题。(提醒“鹿”的笔顺)
【设计意图:本设计在于激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为新知的学生做好准备。同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收集信息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的终生学习着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由课题预测课文的内容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的音,读通句子。
3. ……此处隐藏24659个字……。
毛色——夏季棕红色、冬季棕灰色。
④除了介绍麋鹿的外形,还介绍了什么? (生活习性) ⑤麋鹿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关系吗?为什么?
⑥讨论:有了第一层的介绍,我们懂得了麋鹿的外形特点,第二层写实不是有点多余,为什么?
⑦引读练习
(4)理解第三层内容
①默读第三层,思考 课文是从那几点来说明“麋鹿的自然繁殖能力很低”的.?
②交流。
2、学习第三段,过渡:麋鹿不仅有奇特的外形,而且还有传奇的经历。
(1)指名读课文
(2)出示“传奇”,齐读 说说“传奇”的意思。
(3)为什么说“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呢?再读课文。
(4)讨论交流,指导朗读。第一、麋鹿在我国出现最早,但后来竟销声匿迹了。第二,1865年后。特别是1900年,麋鹿惨遭侵略者的偷盗、杀戮。第三,1986年,麋鹿重回故乡,并在祖国的土地上茁壮成长。
(5)从麋鹿多舛的命运,你领悟到了什么?(一是要保护野生动物。二是野生动物的命运也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我们长大了要建设祖国,是祖国更加强大、繁荣。)
四.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惯和传奇经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惯和传奇经历。
3.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惯和传奇经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配乐朗读第二、三段
2.复述课文。
3.简单说说麋鹿的外形和传奇的经历。
二.精读训练第一段
1.轻声读第一段。
2.画出描写麋鹿在黄河滩涂自由活动的句子,结合第一幅插图说说对在 晨雾中活动的麋鹿有什么印象。
3.为什么说大风自然保护区“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土地广阔、气候温暖、林茂草丰)
4.通过课文的第二、三两段的描写,我们对麋鹿已经有了比较全面充分的了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第一段,可以去掉吗?
5.有感情的朗读的一段。
三.课堂练习
1.出示课文后第5题:默读课文要点,再学着讲解员的样子说说麋鹿的 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2.交流复述方法。
(1)结合插图,抓住麋鹿的角、蹄、尾、毛色等几个部分的特点,介 绍它的体型及生活习性。
(2)参照“麋鹿的传奇经历”表介绍它的经历。
3.练习复述。
(1)同桌互相复述。
(2)举行“大风麋鹿自然保护区讲解员”选拔赛。
(3)师生评选。
四.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3、4。
3.收集国家级保护动物的资料并开展活动。
教学反思:
《麋鹿》教学设计15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感知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你知道我国有哪些珍贵的野生动物吗?
学生交流
2、师:你们了解得真多,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种跟大熊猫齐名的珍稀动物——麋鹿。认读麋,知道是鹿的一种,出示麋鹿的图片。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片详细介绍麋鹿的课文。
这是六年级的一篇课文,我们五年级同学有信心学好它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出示自读要求:
1、A、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遍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词句反复来回地多读几遍。B、思考一下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麋鹿的'。
2、学生自读课文
三、初步感知,随文识字。
1、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正音;或者提醒那个词读时需要注意。(悄无声息)
从课文第一小节写的是什么呢?(生活场景)麋鹿生活的环境可以用文中那些词来描述下。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指名生读,正音;注意“坐骑”的读音和姜字的写法
这一小节又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外形)麋鹿的外形怎样?这样的外形让我们感觉这麋鹿怎样?交流,齐读外形。
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指名生读。正音。读的时候,还有哪些词语要注意。“跋涉”“哺乳”相机理解。跋涉这个词是你是怎么理解的?
这一段中你又了解了些什么?从文中那句话了解到的,读给大家听听。
相机进行“沼泽”的理解
这一段告诉有关麋鹿方面的知识真多,其实这些都是与麋鹿的什么有关?
(生活习性)
课文中除了这一段外,还有没有其它自然段与麋鹿的生活习性有关
4、指名读第4自然段,理解“繁殖”
5、第5—7自然段学习。
找出时间的定性词,按时间指名学生读,相机纠正难读的字词和
随文对“颠沛流离”的理解。
四、整体回归,概括指导
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整体回归课文内容,并指名学生对课文进行概括。
教师进一步指导概括方法。
板书:麋鹿
外形奇特生活习性传奇经历
教学评价:
阮开芳:教师把新课标理念贯穿始终,坚持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去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王薇:《麋鹿》一课,文章内容理解起来比较简单,很适合孩子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张老师充分遵循学生学习的规律,在第一课时教学中以读为主导,灵活机智地引导学生随文识字。
杜海:教师引导学生在充分感知课文的内容的情况下,利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体会词语在文中的表达的思想情感。
王桂芝: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耐心引导组织学生读好难读的字词语,切实指导学生学习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让语文第一课时教学更扎实有效。
侯成果:课堂教学永远是门遗憾的艺术,我个人认为张老师的这第一课时教学的教学模式还比较墨守成规,固守地按照逐段朗读方式来组织教学,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和主体地位还没有真正得到体现,教学机智和策略需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