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课题阶段工作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使我们及时找出错误并改正,不如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总结吧。那么你知道总结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课题阶段工作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课题阶段工作总结1近年来,我校在“科研兴校、科研促教、科研强师、科研惠生”战略呼唤下,确立了“以教研带科研,以科研促教研”的工作思路,先后荣获“江苏省电化示范学校”、“江苏省实验学校”、全国“尝试教学先进单位”等殊荣,承办省十一五“科学认读”、全国少先队课题等活动现场,学校实现规模由小到大、质量由弱到强、品位由低到高的快速跨越。去年,我校申报“十一五”电教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并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有力的探索。现将学校工作汇报如下:
一、科研促教,强化课题意识
--全力创设“有效整合”实验新保障
1.理论为核心。信息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
小学学科教学:是指在小学阶段以班级授课制的形式,集中学习有关各学科较之独立的、以及实践活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本课题研究范围以“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艺术、思品、体育”学科为主。
有效整合: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就是追求信息技术在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实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指以实现教育的优质化为终极目标,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作为实验的指导,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
2.队伍为先导。由全国优秀辅导员、江苏省少年儿童研究会理事、省少先队文化建设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姚恒章校长挂帅、江苏省实验先进个人程瑶校长、泰州市学科带头人王梅兰校长担任主持,组成一支支名教师能领,骨干教师会干,青年教师肯学的科研队伍。做到一周一议会,一月一小结,一学期一展示。陆续派出近百名课题实验老师赴外地学习交流,邀请周德藩、华耀国、徐兆兰等知名专家莅临我校讲学。与农村中心校、盐城阜宁、南京等苏南实验学校联手开展互学互访活动。
3.技术为台阶。依靠原有的财力资源,增设了电子阅览室、电子读吧、网络教室,制定科研制度、健全科研网络,开放科研网页,为科研投入近一百多万元;依靠现有的人力资源,开展寒暑假、晚间和双休日培训活动,为教师培训教学设备的正常使用、pp、photshop、网页制作、个人博客的创建,为班主任培训远程教育!
二、科研强师,开展课题研究
--致力追求“有效整合”指导新境界
1.构建学习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学校制定了《中心小学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心小学教师培养方案》,设立了“中心小学名师实验指导站”,开展丰富多彩的校本教研活动。借助校园网、校务平台,及时上传最前沿的科研信息、最实用的教学资源,供老师自主选择学习,达到了资源共享和学习促进的作用。
2.构建实践平台,实现研讨互动。
集体备课采用“一人主备、多人研讨、反复研磨、最终定稿”的方式,各年级组各学科组教师根据学科备课组长安排的内容,精心备课,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初稿发布到教研平台相应学科的“集体备课室”中。其他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在线研读,参与网上研讨活动,发帖回复修改意见。网络集体备课,真正实现了交流对象的角色平等,交流机会的充分均衡,无障碍的参与与探讨。开展制作课件互动与共享,从而引进课堂,进行实践分析、量化比较、总结完善,形成定案,共同享用。
3.构建交流平台,实现思想互联。
——网络教研。学校把qq群网聊引入教研,建立不同学科的qq群,例如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学科等,不定期地开展qq网聊“零距离”主题研讨活动。
——个人博客。借助“教育博客——学习发展共同体”平台,教师人手一博,全校上下组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通过案例研究、教学反思等,实现了教师新研修资源的共享和思想互联。
——教育网站。鼓励师生登陆教育在线网站,建立个人与班级主题帖,展示师生研究成果,就相关教育问题与各地同行和兄弟匹配学校进行研讨,实现异步交流。与市宣传部联谊,开展了校园全民阅读周活动,网上快乐读书征文活动,在刚刚揭晓的省教育厅组织的《青少年网上主题性读书活动》的征文评比中,有26人获一等奖,超过了全省获奖人数的50%。
三、科研兴校,形成课题效应
--奋力打造“有效整合”成果新品牌
小学课题阶段工作总结2我们四六年级语文组在xx年3月,确立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策略的研究》的小课题研究,经过这一阶段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我们对照实验计划,已经较好的完成了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的实验研究工作,并开始进行第二阶段实施阶段的实验研究工作。下面对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和课题研究的一些工作进行回顾。
一、加强舆论宣传,提高课题研究意识
自开学初,校领导把课题研究工作列入了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多次召集学校校委会成员和骨干教师讨论和研究实施方案,并利用业务学习等机会动员教师们了解课题,参与课题,实践课题。经学校校委会研究,我校课题研究工作的第一阶段主要由副校长全面负责,重点加强舆论宣传,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意识。我们组通过开题会以及业务学习等机会,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策略的研究》课题的实验方案和研究计划,使全体教师增强了对课题研究工作的认识,提高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能力和水平。
二.健全课题研究网络管理,加强领头示范作用
由于广泛宣传,我校教师对课题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达成了共识。随着我校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组的课题研究工作进入了第二阶段。为此,我们不定期地召开课题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课题实施阶段性计划,及时总结研究经验,领导小组成员还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对实验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使教师尽快掌握和提高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技巧和能力。我们在组织教师学习教学理论的同时,采取多种渠道如网上查找、网上学习等方式,了解、学习、认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策略的研究》的现状和方法。除此之外我们还进行了学生对教师、家长对教师的民意测评打分工作,为下一步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为了我校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校领导与骨干教师一起全心全意,任劳任怨地投入到课题研究中去。他们经常牺牲业余时间,忘我工作。校领导经常听取课题小组的汇报,及时为课题研究工作出谋划策,指导课题研究工作;课题小组定期召集课题领导小组成员,制定课题阶段性研究计划,帮助制定子课题,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教导处则重点指导骨干教师的备课和上课,把新的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充分发挥课题研究的作用。学校课题研究小组分工明确,同时又密切 ……此处隐藏17251个字……况予以督促、评估。学校把经典诵读纳入到语文教师常规检查行列,每月检查高年级学生一周阅读卡、读书背诵卡、低年级写字本、读书背诵卡,未达到数量和质量的实行扣分制。三是成立古诗文诵读领导小组,定期了解活动开展的情况,解决诵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总结诵读活动好的做法,并在全校进行推广。
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我校自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师生的语文素养初步得到提升。实验以来,学生大量背诵古诗文实现了量的积累,学生人人学会吟咏古诗,得到古文化的滋润,使学生性情开朗、自信乐观,同时教师的文化底蕴也得到了提升。
二是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有明显的提高,丰富了词汇,拓展了思路,开阔了视野。学生的写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原来很多学生不愿写作文,通过诗文诵读活动,学生的写作思路更加开阔,想象力进一步增强,
三是让教师展示了风采,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参与学习的兴趣与成功的喜悦,优化了孩子们的心理素质。20xx年6月我校举办了大型诵诗比赛、12月底我校又组织了一次大型经典诵读展演活动,并且是师生同台演出、学生全员参与,在这些活动中,不仅展示了教师风采、凸显了师生互动更重要的是不论是优生还是后进生都一样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展示了自我的风采。
以上是我校在大力开展《经典诵读与提升师生语文素养》课题以来的收获。我们相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研讨下,我校将会将这项课题研究深化下去,进一步向诵读经典诗文更深层次的研究,并作为引领学校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从而达到提升师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小学课题阶段工作总结15我校于20xx年6月提交申报了课题《教师教学方式创新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研究》的教育研究课题,20xx年6月获商州区教研室批准立项。
本课题获批准立项以来,根据课题实施方案及学校教科研工作计划,已具体实施了半年多。下面就这一课题在第一阶段(20xx年)的实践研究作一简要小结:
一、组建课题组:
学校成立了以田岗会校长为组长,担任课题负责人,组员包括三位高级教师王银良、陈育红、张建运,各学科骨干教师闵立立、房坤、王涛、郭芳萍、武燕妮、郭运良、周方等共13人的课题组。
二、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观念问题:有了好的硬件环境,如果观念不更新,只是“换汤不换药”,那就失去了研究价值。本课题必须着力解决教师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
2、理论问题:目前农村教育缺乏科学、系统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本课题应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现有的理论,不断探索、总结、归纳、概括,形成适用于教育的理念、原则、策略。
3、实践问题:农村教育是一个平台,如何创造出符合自己实际的教育教学模式,需要从实践中不断总结,不切实际地模仿别人是不可取的。本课题倡导教师努力进行实践。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四、课题的研究措施
1、采用理论学习深刻研究课题。指导全校教师通过自学、讨论、写读书笔记、举行新课程改革专题报告会等形式,要求教师自觉学习《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中国教育报》、《陕西教育》等理论书籍,提升了全校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理论素养,初步改进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
在该课题研究过程中,主要采取以下具体措施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形成适应新课改的培训理念:
①理论自修;
②专家讲座;
③外出进修;
④学校讲座;
⑤骨干推动。
2、采用课堂观察,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在一定教学理念、结构和组织氛围等综合因素作用下所表现的组织、言行等行为方式,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受教学目标、教师职业准则、教学管理规范和学生学习情况制约,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周期性和个性色彩,课题组初步认识到根本制约和区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价值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教师的教学观念。它主导教师教学行为方向,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态度、行为选择和行为组织,因此,研究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必须要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支撑;二是课堂教学结构。改善课堂教学行为须以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为前提,课堂教学结构是架设在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之间的桥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必然推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课堂教学诸因素的变革,进而优化教学行为。
通过课堂观察,初步提炼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变革的六大策略,即教学反思策略、案例分析策略、校本教研策略、校本培训策略、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科研推动策略。
3、调查问卷与分析,实践研究活动推进有序。课题组在本阶段开展了我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现状的调查分析,为课题正式研究打下了基础。
各学科主研人员围绕学科子课题在教研组内组织进行了该学科课堂教学行为现状与对策研讨会,通过教研组讨论交流反思,为该课题的有效性研究提供了素材。
4、回顾经验及时总结。
本阶段,围绕课题研究任务,我校开展了校内培训会、教研会,每次会议有研讨主题、研讨方式,并提出了操作性强、具体落实的研究措施和做法,及时总结经验,为课题研究活动指明了方向,拓展了本课题研究的内涵,提升了学校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四、课题研究的阶段效果
⑴全校教师提高了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创新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全校教师的共识。
⑵全校教师通过课题带动,对我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变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人人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关注课堂,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⑶全校教师对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有效的校本培训与学习、校本教研充满了期待,为该课题第二阶段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
五、总结与反思
在本阶段对于“教师教学方式创新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研究”的'校本培训理念、原则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对于教师课堂教学结构改革、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改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形成了一些肤浅的成果。但是,课题组对于该课题校本培训的理念、原则的研究尚显得宽泛和肤浅,对校本培训的内容缺乏明细的计划性,对教师校本培训的有效方式途径还很模糊,对课题研究的全员参与,对校本培训的激励机制、运行机制和评价机制的构建以及对校本培训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困难很大,只有随着研究活动的深入,逐步理清研究思路,改善研究品质,有序推进,收敛模式。
经过课题组的总结反思,为本课题第二阶段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