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四月》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乡村四月》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乡村四月》的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
《乡村四月》是南宋诗人翁卷所做的诗,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春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规、插”等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诵、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诗歌的魅力,同时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
四、教学过程:
(一)感受诗之韵
1、谈话导入。
(1)板书“乡村”,谈话:我们都是乡村的孩子,在你的印象中,乡村是怎样的?
(2)板书“四月”,谈话:四月的乡村,有哪些吸引你的景物呢?
师:今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去感受乡村四月的气息吧。
2、简介作者:对比李白杜甫,翁卷很陌生,那我们就先简单地了解一下他。他是浙江永嘉(温州)人,很有才华,却没有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
3、初读古诗。
(1)请大家大声读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读准,把句读顺。(自由读)
(2)谁愿意在大家面前吟诵吟诵?(2分钟)
正音:多音字“卷、了”,生字“规、闲”
过渡语:乡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读着读着就勾出了大概的.轮廓,这就是多读的魅力。
(二)品味景之美
1.但刚才同学们说的只是乡村四月大概的轮廓,大家能否再清晰地告诉老师,在诗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把你们的答案写在纸上,然后举起来。
2.老师随着学生写的词语,问:你看到?你听到?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山原白川子规烟雨
3.朗读中感悟:
(1)品味“山原”
预设一:如果学生都只写了“山原”/“山”等时——
你看到的是山原,但诗人看到的是“绿遍山原”,你说这有什么不同?
预设二:如果学生中有写“山原”,也有写“绿遍山原”的时候——
(问写“绿遍山原”的学生)为何你要把“绿遍”写进去?你写的时候,脑海里出现的是怎样的山原?
辐射:这是他看到的山原,你们看到的山原是怎样的山原?用笔在“山原”前面加个词,写出你想象到的怎样的山原。(提问3、4个学生,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词表现绿,必要时,老师可以示范一句。)
(翠绿翠绿的山原,绿得淋漓尽致的山原,漫山遍野都是绿的山原……)
渲染:多美的绿遍山原,它与反着白光的水田相互映衬,这不就是(引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吗?
(2)品味烟雨
过渡:更美的是,山原、田野都笼罩雨里,谁能说说这又是怎样的雨啊?
你还能怎样形容此时的雨呢?(蒙蒙细雨……)
迁移:乡村四月的细雨,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也出现在其他诗人的诗句里: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在这如画般的景色中,你听到了什么:
4.回到整体。绿的山原,白的水田,如烟的雨,如歌的子规声,谁能用自己美好的语言,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2人)
5.播放乡村风景图片(图不要太多,四张就可以了)。边播图片老师边渲染:这就是诗人笔下的——(可引读,或师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的美景啊!
(三)体悟人之勤
过渡:是啊,这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的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
1.读后两句诗,问:他们在忙些什么?(采桑养蚕,插秧种田)
2.采桑养蚕,插秧种田是农民的必修课,这是多么勤劳的村民啊,读出感觉。
3.问:他们仅仅是在采桑养蚕,插秧种田吗?是那些词告诉你的:(闲人少),也就是说那里的什么人多(忙人多)
4.想象他们在忙些什么。(在黑板的一边写下学生提及的农活,如忙喂鸡、忙放牛、忙犁田、翻土、种树……)
是啊,乡村四月忙人多,他们都在辛勤劳作,你看——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我们也来学诗人作两句诗吧,把没写进诗歌的忙也写进去。
仿写诗句: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又。
5.从“才了……又……”你感受到了什么(繁忙)
小结: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乡村的四月这是——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四)升华情之切
1.刚才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陆续续读到的几首诗,让我们一起对比读一读
韦应物《观田家》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二)》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3.是啊,美若仙境田园风光,勤劳忙碌的人们,多么赋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啊!这成就了无数的诗人,成就了无数“乡村田园诗”。
《乡村四月》的教学设计2【教材分析】
《乡村四月》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组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专题的《古诗词三首》的一首古诗。诗人翁卷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春末初夏时节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初步具备了借助注释了解诗意的能力,但只是流于字面的背诵。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挖掘教材的深度,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对意境的想象;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诗的节奏美、语言美、诗境美、诗情美。
【设计理念】
1、语文课堂应该成为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舞台。古诗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潜心学文,会心涵咏,熟读精思,切己体察,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
2、在语文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强调学习方法的巩固、迁移,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能力,最终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3、感悟古诗,不在诗句 ……此处隐藏32489个字……体起来。
三、品读美景。
1.但刚才同学们说的只是乡村四月大概的轮廓,大家能否再清晰地告诉老师,在诗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把你们的答案写在纸上,然后举起来。
2.老师随着学生写的词语,问:你看到?你听到?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山原白川
子规烟雨
3.引导:
(1)很多人写了“山原”,那就首先看看山原:
a如果学生都只写了“山原”/“山”等时——
师导:你看到的是山原,但诗人看到的是“绿遍山原”,你说这有什么不同?
那是怎样的山原啊?
如果学生中有写“山原”,也有写“绿遍山原”的时候——《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黄河的主人《万年牢》教学实录《8三顾茅庐》教后一记 引导学生在人物的对比中悟真情四上《九色鹿》课堂教学实录:杨丽娜第三届全国苏教版课堂教学大赛《云雀的心愿》第一课时教学预案《白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8小学语文四下《全神贯注》说课稿《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及反思查看更多>>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师导:(问写“绿遍山原”的学生)为何你要把“绿遍”写进去?你写的时候,脑海里出现的是怎样的山原?
b辐射:这是他看到的山原,你们看到的山原是怎样的山原?用笔在“山原”前面加个词,写出你想象到的怎样的山原。(提问3、4个学生,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词表现绿,必要时,老师可以示范一句。)
翠绿翠绿的山原绿得淋漓尽致的山原漫山遍野都是绿的山原……
c渲染:多美的绿遍山原,它与反着白光的.水田相互映衬,这不就是(引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吗?
(2)烟雨
过渡:更美的是,山原、田野都笼罩雨里,谁能说说这又是怎样的雨啊?
蒙蒙细雨……
渲染:像轻烟般的细雨笼罩着水田和山原如诗如画如仙境。
(3)子规
过渡:最妙的是在这如画般的景色中,还听到了……
那是怎样的鸟叫声啊?
4.回到整体。
绿的山原,白的水田,如烟的雨,如歌的子规声,谁能用自己美好的语言,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2人)
你们很不简单,这十四个字你们说出了一大串,说得太美了。我们千言万语道不尽的正是诗人的十四个字啊!这简简单单的十四个字不再是几个字了,它变成美若仙境的画卷,让人置身一种美妙的境界中,这就是诗的魅力。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美的感觉,一起品味这两句诗吧。
(美读前两句)
板书:景美
5.播放乡村风景图片(图不要太多,四张就可以了)。边播图片老师边渲染:这就是诗人笔下的——(可引读,或师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的美景啊!
四、品读人勤。
过渡:是啊,这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的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
1.读后两句诗,问:他们在忙些什么?(采桑养蚕,插秧种田)
2.采桑养蚕,插秧种田是农民的必修课,这是多么勤劳的村民啊,读出感觉。
3.问:他们仅仅是在采桑养蚕,插秧种田吗?是那些词告诉你的:(闲人少),也就是说那里的什么人多(忙人多)
4.想象他们在忙些什么。(在黑板的一边写下学生提及的农活,如忙喂鸡、忙放牛、忙犁田、翻土、种树……)
5.质疑:诗人为什么不痛痛快快地写忙人多得了,却要写闲人少呢?
(诗人用三个字就给人丰富的想象,婉转含蓄,化繁为简,哪个更妙?这就是诗的魅力啊!)
6.从“才了……又……”你感受到了什么(繁忙)
7.是啊,简单的3个字写出了一片繁忙的景象,写出村民勤劳的形象,
板书:人勤
我们也来学诗人作两句诗吧,把没写进诗歌的忙也写进去,比如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喂鸡又……
8.鼓励学生作诗。
如果不说乡村四月,而是说我们的校园生活,大家能否也作几句诗?如每到六月我们都忙着做什么?那我就以“校园六月闲人少”为前一句,下一句怎么用 “才了……又……”接?《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黄河的主人《万年牢》教学实录《8三顾茅庐》教后一记 引导学生在人物的对比中悟真情四上《九色鹿》课堂教学实录:杨丽娜第三届全国苏教版课堂教学大赛《云雀的心愿》第一课时教学预案《白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8小学语文四下《全神贯注》说课稿《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及反思查看更多>>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对啊,诗意来源对生活的热爱,作诗又有何难!你们都成为了诗人。
过渡:但诗人中也有一般的诗人和优秀的诗人之分,刚才同学们说了那么多的“才了喂鸡又放牛,才了犁田又翻土”等等诗句,诗人翁卷也是知道的,但一句都没用,选择了“才了蚕桑又种田”,为何?(一是农村最主要的农活,二是与第二句诗押韵,三是与第一句的“绿”和“白”照应)
指导:联系上两句诗读读,前两句最后一个字是“雨如烟”的“烟”,现在后两句的最后一个字是“又种田”的“田”,这两个字的音都有“an”,因此读起来很有韵味,琅琅上口。这也是诗的魅力。
不信,我们再读读,感受这诗歌的韵味。
读诗。
五、悟读升华
1.多动听的诗歌啊!如果你现在就是诗人,此时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展现在你的眼前是(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你是诗人啊,你陶醉了,你诗意正浓,于是你作诗一首《乡村四月》读:(读出陶醉美)(配乐诵读)。
2.看着(勤劳忙碌的人们),你又怎好意思闲着呢,于是你大笔一挥欣然作诗《乡村四月》读:
3.是啊,你是诗人,你要赞美这里的景(美)……这里的人(勤)……于是你把你的感情融进了这一首诗:读:乡村四月(读出赞美之情)
4.是啊,美若仙境田园风光,勤劳忙碌的人们,多么赋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啊!你舍得离开这里吗?想把它带走吗?美美地再读读吧,把它刻在心里。
5.背诵古诗
六、谈谈:今天你收获了什么?
学了这首古诗,你有话要说吗?(生成学法,诉说收获,巩固所得)
七、拓展阅读。
象翁卷这样写田园诗的诗人还有:陶渊明、谢灵运、谢眺等等,找出他们的诗读读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春烟。
花落家童未扫,
莺啼山客犹眠。
《归园田居五首》之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八.作业:默写古诗,积累描写山水田园风光的古诗
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宋,翁卷
景,山,原(绿),川(白),美
子规,鸣雨,如烟
人,闲,人少,勤
才……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