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教学设计

时间:2025-08-19 11:41:09
火山教学设计

火山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火山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火山教学设计1

预期教学效果

1、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部内力作用的结果。

2、会做模拟火山喷发和地震的实验。

3、知道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以及预防地震的措施。

4、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国家之一,了解张衡及他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

难点: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地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么?

2、谈话因为地球内部的运动使 得地球表面造成巨大的影响,比如火山爆发和地震,今天我们来研究。

二、探究火山喷发的原因

1、播放录像—火山爆发。

2、组织谈话:看了刚才的录像,你对火山又有了哪些了解?心中还有哪些疑问?

3、教师对于学生的叙述适时给予补充介绍。

4、火山爆发时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指导学生做火山爆发模拟实验。

5、组织汇报交流:火山在即将爆发的时候有些什么征兆?

师进行巡视指导。 小组交流观察的收获。

三、探究地震 形成的原因。

1、火山很可怕,地震也很可怕,而且我国是一个地震很多的国家。 引导观看录像。

2、师介绍我国1976.7.28发生的唐山大地震。

3、地震是如何产生的`呢?

4、师做演示实验。

5、我们国家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对于地震的研究也很早。师介绍张衡和地动仪。

四、谈谈安全教育。

1、地震来临我们该怎么做呢?

组织全班交流。师做小结:在室内应该躲在空间狭小的地方,在室外应该跑到空旷的地带,远离高大的建筑物。

火山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火山和地震》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火山和地震》属于“地球的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本单元顺应学生思考、探究问题的规律,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引领学生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火山和地震》主要研究地球运动与地表变化。在火山和地震现象中,火山离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实际都比较远,但地震现象对于四川的孩子来说都比较熟悉。本课从学生的亲身感受出发,引导学生建立模型研究,知道火山和地震的成因,知道地震时保护自己的方法。本课共有六个教学活动,2个课时,其中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是重点。

二、学情分析:

1、通过前三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表面的形状和地球内部的构造,还知道地球内部是运动的,充满了力量。

2、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

3、地震现象的内容,离四川学生的生活实际较的比较近 ,有利于课堂教学。

三、教学目标:

1. 知道地震的形成原因。

2. 能根据地面的损坏程度找出震中和地震的强弱。

3. 了解地动仪,教会学生应急自救的方法。

四、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在震发生时的逃生方法。

难点:了解地震的成因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一条毛巾、有关地震的图片、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

学生分组实验材料:

1、学生每人一根能折断的筷子。

2、模拟地震的发生实验:纸箱、积木。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孩子们!近几年有一种自然灾害在四川多次发生,给我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孩子们知道是什么吗?(地震)是的,就是这种非常可怕的自然灾害——地震(板题)。

2、地震知识教学:

(一)研究地震形成的原因?

师:说到地震孩子们脑海里马上会浮现出什么画面?

生:楼房晃动、倒塌、地面扭曲、塌陷、大量的人员伤亡……

师:看来地震留给我们的都是这样的画面,房屋的倒塌、交通路线的摧毁、大量的人员伤亡、亲人的离去……(ppt)这些沉重的画面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地震那巨大的、毁灭性的破坏力是怎样形成的呢?

生:板块碰撞、火山爆发……

师:孩子们的猜想很多,那谁是正确的呢?我们已经知道地壳是由一层一层的岩石组成的,越往地壳深处压力越大。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岩层会不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来做个小实验。

1、实验1:模拟岩层褶皱的实验

师(讲解):本实验所需要的实验器材就是我手中的这条毛巾,我将毛巾叠成几层,平放在桌上来代表一层一层的岩石。现在请看毛巾的表面呈状态?(生:表面是平的)现在我用手按住毛巾的两头,不断的向中间挤压以此来代表地球的内力作用,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预设:1、弯曲、拢起……孩子们说的这些现象都可以用一个更准确、更专业的词来描述,那就是褶皱,2、褶皱、弯曲、拢起……孩子们说得都很形象、正确,特别是这位孩子说的褶皱一词更准确、更专业。)

师: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岩层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产生了褶皱 ppt:岩层——〉褶皱)请孩子们再想岩层的褶皱处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弯曲到一定的程度最终会怎样?(会断)会吗?我们来试一下。

2、实验2:模拟岩层断裂的实验

①师:由于岩层是非常的坚硬,所以我们用一根有一定硬度的筷子来代表岩层褶皱处。请同学们拿起筷子,用手握住筷子两端并不断的向中间施加压力,怎样了?(断了)当筷子断裂时,你听到了什么?手有什么感觉?(巨响、震动、手麻)

②讨论:根据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当岩层的褶皱处受到的挤压力越来越大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可能也会被压断)当褶皱突然断裂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可能会发生地震,有剧烈的震动和巨大的声音。 ppt:岩层——〉褶皱——〉突然断裂——〉大地震动)

3、推想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分组讨论、汇报)

师:根据以上两个实验请你推想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呢?请同学们自己思考总结一下,(板书:形成)再请孩子们在组内交流你的想法(学生分组讨论)

生:举手汇报。(哪一个孩子来说说你的想法?)

4、总结讲解地震的成因。

师:孩子们的推想是否正确呢?我们先来看看科学家是怎样解释的。(视频)看来孩子们的很多推想都和科学家们的结论不谋而合,说明孩子们的 ……此处隐藏17286个字……>师:地震视频中,地震给人们带来了哪些破坏?

生:房屋倒塌、地面陷落、交通中断、人员伤亡、火灾等......

师:地震是自然界中人类面临的最危险、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看来我们有必要对它的一些基本知识有所了解,那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学“地震形成的原因”资料,先对它有个初步了解。

生:自学地震形成的原因知识。

师:哪个同学来说说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生:是由于地壳内部的岩石相互挤压从而产生了褶皱,当褶皱突然断裂时释放能量,就形成了地震。

师:那褶皱到底是如何挤压形成的?褶皱断裂时感觉又如何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地震模拟实验。(交代清楚实验道具以及操作要点:用力扳断木棒、在桌上挤压白纸)

生:师生一起做实验。

师:挤压白纸时你们有什么发现?扳断木棒时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挤压白纸时发现白纸凸起来了。木棒断裂时感觉到了震动。

师:是呀,同学们刚才的模拟实验就是地震产生时的现象模拟。白纸凸起相当于地壳的岩层相互挤压产生的褶皱,木棒断裂时感受到得震动相当于褶皱断裂时的震动。原来地震就是这样产生的呀,同学们对地震的成因了解了吗?

生:了解了。(齐)

师:在自学篇幅中提到了震源、震中等词语,下面老师给大家讲解下它的意思。(出示多媒体图片讲解)

师:地震发生后会造成巨大的破坏,人们是怎样知道地震的中心的呢?下面老师来做个模拟实验,通过实验,希望能帮同学们解决疑惑。(出示实验物品介绍代表物体)

师:做模拟实验

师:刚才的实验中,你们通过物体的倒塌,能判断出地震的中心位置吗?

生:在物体倒塌最多的地方。

师:为什么?

生:因为在地震中心处,地震最强,破坏性最强,建筑物倒塌最严重。

师:同学们真聪明。

师:如果发生地震了,你们该如何处理呢?请同学们继续查看资料。

生:查看地震时的处理方法。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火山和地震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如果你们还有感兴趣的话题,请同学们课后自己去查找资料寻找答案,好不好?

生:好。(齐)

师:同学们,地震了,你们怎么做?

火山教学设计1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火山爆发的原因,对火山爆发的现象感兴趣

2.了解醋和小苏打混合在一起会发生变化,产生二氧化碳

3.在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醋和小苏打混合在一起会发生变化,产生二氧化碳

难点:了解火山爆发的原因

活动准备

1.火山模型(用杯子、盘子和太空泥手工制作)、可乐饮料

2.小苏打、白醋、红色颜料水

3.火山爆发视频、火山原理图、PPT(小苏打和醋的用途图片)

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对火山爆发现象的兴趣

教师:同学们,上午好,今天老师带来一段有趣的视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视频里发生了什么事?发生时是什么样的?(播放火山爆发视频)

二、观察视频,初步了解火山爆发的现象以及原因教师提问:

1.同学看见发生了什么事情?(火山爆发)

2.火山爆发的时候是什么样的? (再次播放课件)请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火山爆发时,首先从火山口喷出大量气体,之后蹦出大量的火山灰、岩石碎块,紧接着岩浆喷出并沿火山口流下形成熔岩流,最后熔岩冷却,火山渐渐平息。

3.为什么火山会喷发呢?请同学猜一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

教师总结:火山爆发是一种自然现象,但这种现象并不常见,在我们居住的.地下深处有很多很热的岩浆,岩浆受到地球内部巨大压力,上升到离地球表面很近的距离时,岩浆就会找个出口(地壳薄弱处或裂缝)喷发出来,形成了火山爆发。(火山原理图)

三、模拟火山爆发,让学生知道小苏打和醋混合在一起产生二氧化碳。

1.教师:同学,今天老师请来了小火山(火山模型)到我们班做客,给同学们带来个小实验—火山爆发,来一起感受下火山爆发的现象。

2.介绍物品:今天我们做小实验,需要用到几种材料,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是什么?a.出示红色颜料水

提问:你们猜猜这是什么?(引导学生观察猜测)

小结:这是红色颜料和水混合在一起变成的,它来当做小火山的岩浆哦。b.出示小苏打

提问:同学,这是什么啊,它是什么颜色的,再来试试摸它有什么感觉?(请同学感知猜测)

小结:它叫小苏打,小苏打有很多用处,平时我们做糕点也会用的它(小苏打用途图片)

c.出示白醋

提问:同学,这又是什么呢,平时妈妈做饭时也能用到哦,请同学闻一闻、尝一尝吧!(请同学感知猜测)

小结:酸酸的,对,这就是白醋,在妈妈做饭会用到它哦(醋用途图片)3.教师先做实验,学生观察

教师:好,同学,实验马上开始了哦,第一步,倒入红色的颜料水;第二步,加入几勺白色的小苏打;第三步,慢慢倒入白醋。

提问:

1.哇!老师的小火山爆发啦,那么老师的小火山爆发时是什么样子的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有很多气泡)

2.为什么老师的小火山会爆发呢?(引导学生大胆猜测)请几个同学来试一试我们猜的对不对。(引导学生操作验证)

教师小结:因为小苏打和醋混合在一起会发生变化,产生一种气体叫二氧化碳,这种气体会让我们的小火山爆发哦。 3.教师:你们想不想试一下呢,好,我先请位小老师示范下,再请同学们一起做小实验。(在实验中引导学生感知火山爆发的现象,实验结束时提醒学生整理实验材料)

四、活动延伸

小科学家们,你的实验成功了吗,今天我们知道了醋与小苏打混合后,会发生变化,产生二氧化碳。有细心的同学发现,可乐也会出现火山爆发的现象,我们来试试吧,(先摇一摇,观察里面有很多气泡,再打开,发现可乐喷发出来)咦,为什么可乐也会爆发呢?因为可乐中含有二氧化碳,这种气体会让可乐爆发哦,但是喝这种饮料对我们的身体不好,所以我们要少喝饮料,多喝开水哦。

今天你们玩的开心吗,老师给你布置个小任务,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了解火山的其他秘密,下次和同学分享哦。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比较成功的地方在于课件的准备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对其内容和小实验很感兴趣,但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在活动中,有个上桌操作环节,我的引导语没有说清楚,导致孩子们有些混乱,想迫不及待去做实验,我没有及时变通,及时放手;语言不太精炼,用词不太准确;火山原理图比较难,没有很仔细的带孩子们观察了解;为了强调重点和难点多做了一遍小实验,强调醋和小苏打混合可以产生二氧化碳,验证过程有点冗长。

总之,从本次活动收获很多,再接再厉,加强学习,让自己越来越优秀!

《火山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