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勇气》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勇气》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勇气》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教学难点:
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理解变化的原因。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花开的季节及气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一)交流关于花的话题。
(板书:花)提问:同学们,谁来告诉大家你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生交流)
(二)评价导入课题。
师:花是美丽的象征,一说起花人们就会产生许多美好的情感,让我们身心为之愉悦。当代作家冯骥才先生在春天这个美丽的季节来到了维也纳,那儿草地上的小花却让他为之震憾。于是他写下了一篇美妙的文章。(补充完整课题:的勇气)请看课题,一起读!
二、明确学习目标,初读课文
(一)明确学习目标和方法。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以同学们自读自悟为主,首先看到课文的自读提示,看看对我们提出什么要求?
1.生默读自读提示,勾画要求。
2.学生交流,并明确目标:
(1)弄清作者经历了一件什么事?
(2)作者的心情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3)你从作者的心情变化中感受到了什么?
3.读课文,识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
(2)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下列词语:
小吕厘米泛滥齐刷刷遗憾气魄铺天盖地
改天换地傲然挺立怦然一震拔地而起神气十足
①指名认读,纠正读音。区别多音字“铺”pū、pù两个读音,并分别组词。
②开火车认读。
③齐读所有词语各两遍。
4.弄清课文大意。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口头填空,明确大意。
出示:
作者最初看见草地时,感到(),因为();扒开草后看见躲藏着的小草时,感到(),因为();离开维也纳前,感到(),因为();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因为();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头(),因为()。
并根据学生填空板书:
失望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
遗憾花藏在草下
惊奇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
震撼花的勇气
齐读本文的主要内容,加深印象。
师指板书,过渡:在维也纳,作者开始觉得失望,后来却感到震撼了,前后差别如此巨大,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三、品读课文,情感共鸣
(一)感受草地无花的`“失望”之情。
1.师: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作者的失望之情呢?(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用“﹏﹏”画出表现出作者感到失望的句子。
2.抓重点词句体会心情。
(1)引导品味“寂寞”。
师: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开满鲜花的绿地才是——热闹的。寂寞是指人感到孤单冷清,花花草草本身是没有感情的,它们也知道寂寞与热闹吗?(引导学生体会:是“我”感到寂寞了,失望了。)
(2)重点引导品味“泛滥”。
师:泛滥是什么意思?(愿意是指江河湖泊的水溢出,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在这里是说什么是不好的事物呢?为什么绿色不好?(体会都是因为没有花)
(3)比较句子体会情感。
师: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
出示:
我下次一定不在四月来!
我下次再来,绝对不选四月!
我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
①请学生自己读,感受有谁呢么不一样?
②交流明确:语气不同,后一句表达的失望之情更强烈一些。
③指导读出强烈的失望之情。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师过渡:我从你们的读中体会到了失望,作者也失望了,因为草上无花。那么这草上果真无花吗?
(二)体会看到花藏草下的遗憾之情。
师:课文那段写了草地有花?(第二自然段)
1.生默读第二自然段,勾画出写花的句子。
2.体会句子中的情感。
根据学生汇报出示句子:
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
(1)学生自由读这句话,思考三个分句分别写了关于花的哪方面?
(2)交流得出:分别写了的色彩、样子、数量。
(3)品味句子,指导朗读。
师:谁能用学过的词语来形容花儿的色彩呢?(万紫千红、五颜六色……)样子?数量?
根据学生发言小结:正在失望不已的作者眼前呈现出了一个色彩斑斓、无边无际的花的世界,心情会怎样呢?(惊喜、高兴)
师:谁能通过朗读表达出作者此时的心情呢?(指名读,评价,齐读)
师引导:虽然这些花儿比青草只矮几厘米,躲在草下边,好像只要一使劲儿,就会齐刷刷地冒出来,可是作者在惊喜之余反倒觉得——(遗憾)了?为什么呢?
3.体会遗憾之情。
师:从哪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遗憾之情呢?
出示句子:这次看不到草地上的那些花儿,真有点儿遗憾,我想它们刚冒出来时肯定很壮观。
指名读,齐读。
(三)体会看到花的原野的惊奇。
师:那么这些花儿冒出来了吗?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七自然段,勾画出写花儿冒出来的句子。
生汇报,出示句子:
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低头却能清晰地看到,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
师:是啊,几天前那大片大片的草地上,还只是绿色连着绿色,见不到让人眼前亮起来的明媚的小花,此刻那些花儿——(生接读出示的句子)几天的时间,那令人乏味的绿地变化真是太大了,用文中的词语说就 ……此处隐藏23989个字……计15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感受小花不畏寒冷,实现生命价值的勇气,体会作者对小花的敬佩和喜爱。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准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全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板书:花)一看到花,你脑子里马上会蹦出哪些描绘花的词语?(颜色、形态)
2、过渡:花带给人的感觉总是美好的。这节课,我们就跟着作家、画家冯骥才一起走进素有“音乐之都”美誉的维也纳去感受那——《花的勇气》。
3、补完课题:花的勇气。(齐读)
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快速默读“阅读提示”,想一想“提示”告诉了我们什么,提出了哪些要求。
2、全班交流,明确阅读要求。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主学习: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小组合作学习: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全班交流:指名朗读课文,认读生字,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1、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出示填空题,请学生完成下面的填空。
作者最初看见草地时,感到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扒开草后看见躲藏着的小草时,感到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离开维也纳前,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头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1、自主研读。
过渡:小小的花真有那么大的魔力吗?请大家将目光锁定课文的2、7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看到哪几个花的画面?哪个画面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2、反馈交流:
语段一:
(1)说:你印象深刻的是哪个画面?你看(感受)到了什么?
(2)读:把你看到的(感受到的)用读告诉大家;你猜作者那时的心情怎样,读出来。
过渡:作者还看到哪个画面?
语段二:
(课件出示):
(1)说:刚才那幅画花还是藏着,那这幅画花已——冒。a、冒出了哪些花?(有有)冒出了几朵,十几朵?(全、千万朵)
(2)读:a、个别指导朗读:你就是千万朵中白的(红的、黄的、纯洁的、娇小的)那一朵,你来冒;b、集体指导朗读:才冒这么几朵,作者怎么能说看到一片花的原野呢?不想躲在草下边的一起都冒出来。
(3)感受“改天换地”:看看这大片大片的花一下子全冒出来,此时的草地还绿色泛滥,绿色连着绿色吗?有了你们,草地变成怎样了?跟之前比,这就叫——改天换地。
3、过渡:四月的维也纳还是冷风冷雨,看到每一朵小花在冷风冷雨中傲然挺立的样子,“我”的心里不禁产生了疑问。
五、移情说话、升华情感
1、创设语境说话:小花们,你就不怕冷风吹折你的枝干吗?不怕冷雨打掉你的花瓣吗?在温暖的阳光下开放不是更舒服吗?你不怕在冷风冷雨中无人欣赏吗?
2、你们的气魄让我震撼,也让我明白了?
六、拓展延伸
1、这篇文章,给你感受或启发最深的是什么?
2、说说你所了解的能体现“勇气”的人和事?
3、你认为什么是真正的勇气,我们可以凭着勇气去做什么?
师归纳:勇气是一种决心,在困难面前,她让我们擦开泪水,咬紧牙关,力争成功;勇气是一种气魄,在困难面前,她让我们藐视一切,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勇气是一种胆识,在困难面前,她让我们披荆斩棘,所向披靡,以大无畏的气概,笑对人生。总之,在困难面前,勇气所展示出的临危不乱,从容不迫的气概和不言放弃,永远自信的人生信仰,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进。
板书设计
20、花的勇气
失望→遗憾→惊奇→怦然一震
(看不到花)(临走时仍(离开的路(花的勇气)
看不到)上看到了)
教学反思
《花的勇气》这篇课文选自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课文生动描写了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从只见绿地不见花的失望,见到花儿藏身于草下时的吃惊,到离开前仍不见花儿冒出来时的遗憾,再到看见花的原野时的惊奇,最后被花儿的气魄所震撼。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突出运用了合作探究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首先,为了能让孩子们对课文有个清晰的脉络,我设计了下面这几道填空题,我让孩子们用最喜欢的合作探究法进行学习,然后完成填空,这样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
接着,我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探究时间,让他们画出文中描写作者心情的句子和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并在下面写出自己的感受。在给予孩子充分的思考时间后,小组内交流汇报,使孩子的个性与思维得到再一次体现。之后,共同交流时,我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给予他们真心的赞美。孩子们智慧火花不断闪现,竟然争先恐后,出口成章。整个课堂诗意飞扬,心情欢畅,充满浓浓春意。我与孩子们与小花一起体验生命的含义。最后点题,无需多费口舌,孩子已领会作者的感悟:小小花儿居然有如此气魄,在冷风冷雨中傲然挺立,这是花的勇气,是生命的勇气。
紧接着,我追问学生:那么我们应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呢?孩子立刻就体会到:勇敢地面对风风雨雨,无论你是多么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勇气就会有希望。孩子们再次体会到生命的勇气。教学时,我还不忘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句进行品读赏析,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感受本文语言之美,领会作者用词造句的精妙。语文教学应以读为主,本课的教学我还特别注重朗读的指导,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失望──遗憾──惊奇──怦然一震。通过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就是勇气。
20、《花的勇气》教学设计与反思相关内容:《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小珊迪《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1《鸟的天堂》教案(第一课时)《长城》教学杂谈13.白鹅欲扬先抑起波澜——《可爱的草塘》艺术技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查看更多>>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