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原教学设计15篇(精华)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草原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草原教学设计1设计思想
本文语句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要加强感情朗读,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设计时注重图文并茂,配以有关草原的图片歌曲,以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用眼睛、用心灵去感受草原的美丽,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悟中生情,体会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初步体会兄弟民族之间的深情厚谊。在课堂上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更好地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握。
教学目标:
1、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弄清课文记叙顺序,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教学难点
弄清课文记叙顺序,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
1、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法,轻松掌握生字、检查把课文读生动、读流利。
2、注重图文并茂,配以有关草原的图片歌曲,让学生了解草原。
3、利用榜样示范法,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名胜举不胜举,那居天下第一的桂林山水,那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丽西湖,无不令我们神往,而那辽阔的草原更是个景色迷人的地方,谁能讲一讲,你想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范读,出示多媒体课件。(草原美丽风光的图画)
你们想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吗?下面让老师带着同学们跟着老舍先生一起去欣赏美丽的大草原吧!
(草原离学生太遥远了,教师配上美丽的多媒体图画,抒情的音乐,让学生初步感知草原的美,为理解课文作好了铺垫,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学生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认真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字,向同桌或查字典解决。
2、这篇课文究竟写了哪些内容?
(理解课文要在把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所以这个环节,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真正地做到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同桌互相每人读一自然段,检查字音读正确与否,读得流不流利。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学生更有兴趣,检查的力度更高,更容易掌握所学的内容。)
四、指名读带生字的句子,理解重点的词语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随文识字的方法,把生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更容易理解,而且没那么枯燥。)
五、写生字
1、请学生在黑板上范写两个容易写错的“涩”。
2、学生写生字。(描红、在生字本上写一个)
3、学生对照书本自己评析、同桌互相评析,推荐写得好的让大家欣赏,说明推荐的理由。
(为学生树立榜样,为学生提供锻炼的平台,激发学生写字的欲望。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让他们去自纠自查,共同进步。)
六、质疑、总结
(“学贵有疑”,人们的进步往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然前提,阅读也不例外,如能抓住要点,抓住关键提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是一种能力的表现,这种能力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板书设计:
风光美
16、草原
人情美
草原教学设计2教学目的
1、要求同学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草原上的鹰和人们生活有着亲密的联系,它能够关心人们了解天气的改变,能够关心迷路的人克服困难。
3、在理解课文的同时,要留意培育同学的观看力量。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去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解答课后练习第三题。
教学预备
一幅鹰的挂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内容:
借助拼音,带着思索题独立阅读思索,然后进行小组争论。
教学过程:
一、用图导课。
1、出示挂图。谈话:图上画的是什么?你们见过它吗?
(贴图)
2、出示课题,看看草原上的鹰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板书课题)
二、借助拼音阅读课文,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再查查字典。
三、说说有哪些词语不懂,现弄懂了哪些。
四、正音。
(出示小黑板或投影)
旋(xuán)、卷(juǎn)不要丢介母ü。
“朝”是多音字。朝着(cháo)朝霞(zhāo)
朝、逝、沙、尘这几个字是翘舌音。
狂、汪、当、清这几个字是后鼻音,要读精准。
五、仔细阅读课文,独立思索下列问题。
1、本课有几个自然段?认真想每段都写了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草原上的鹰能预报天气?
3、假如在草原上迷失了方向,鹰能帮什么忙?
六、组织小组针对思索题进行争论。
草原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了解蒙古族人民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感受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通俗歌曲的演唱;
2、指导学生用明亮、清脆的声音、赞美的心情演唱《草原赞歌》,体验蒙古族民歌的风格;
3、演唱《草原赞歌》并表演,加深理解歌曲,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教具:VCD、钢琴、录音机、萨克斯、挂图、服饰
歌曲分析:
《草原赞歌》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歌曲,民族五声调式的羽调式二段体结构。
A段由两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由8小节组成,第二乐句由9小节到16小节组成,是第一乐句的重复,体现了朝气蓬勃的情绪,赞美草原的感情,具有草原骏马飞奔的节奏特点,使人感到欢快活泼。
B段由17小节到26小节组成,节奏舒展,把人们一下子带到蒙古人民的美好生活中,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辽阔草原,飞奔的骏马,点缀在草原上的是星星点点的蒙古包,飘香的奶茶,悠扬的牧歌,茂盛的草场,肥状的牛羊。
教学过程:
一、入教学
请同学们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一起走进教室,分四组坐好。(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给同学们创设情境,带到蒙古大草原。
师:蓝天、白云、小羊、奶牛、 ……此处隐藏22083个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通过写作者以写草原之美衬托蒙族人民的心灵之美和民族团结的精神之美,表现蒙汉人民的友好情谊,歌颂各民族的团结。
作业
1.抄写文中优美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草原教学设计14【教学要求】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3、品读,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受到语言美的感染。
【教学难点】
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谈话法。
【学生学法】
合作探究、讨论法、朗读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件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这么动听的歌,这么美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3、今天让我们跟老舍爷爷一起去领略大草原的风情。
板书课题:
草原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
1、快速浏览课文。
2、思考:
哪一段是写草原风光,哪几段是写蒙古人的热情好客?
三、学习草原风光部分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了草原的哪些景物,都有什么特点?
2、交流反馈,品读佳句,朗读指导:
课件图片欣赏,生想象。
⑴ 品读佳句:
重点体会和想象以下词句:
草原的天空可爱。
天底下整体一碧千里。
羊群似一朵朵白色的大花。
小丘线条柔美。
⑵ 看到这样的情景作者有什么样的感受?
用你喜欢的'方式赞美一下草原:
唱歌,自己做诗,赞美的话。
3、配乐朗颂第一自然段。
4、小结:
大草原的景色真美!
四、学习蒙古人的热情好客部分
1、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
朗读,找重点词句,表演。
思考:
课文中的哪些场面,地方体现了蒙古人的热情好客?
2、交流反馈,品读佳句体会:
“远迎”一段中重点理解“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相见”一段重点理解“也不知是谁的手……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民族团结互助”。
“款待”一段重点理解“谁都有礼貌……不拘束”;“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会心微笑”。
“联欢”一段人们的尽情尽兴体会。
3、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及表达的感情。
4、欣赏蒙古人热情好客录象片段。
5、小结:
草原人更美!
五、总结
1、我们随着老舍爷爷的笔触,到内蒙古大草原,欣赏了草原的绮丽的风光,感受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更加深刻地体会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2、我们五十六个民族的兄弟姐妹亲如一家,团结友爱,让我们一起载歌载舞齐唱《爱我中华》。
【板书设计】
草 原
景美 人更美
天空可爱 远迎
一碧千里 相见
羊群似花 款待
小丘柔美 联欢
蒙汉情深
草原教学设计15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演唱的过程中,感受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通过学唱歌曲,了解歌曲的情绪,体验人声的丰富表现力美感。
3、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愉悦接受音乐审美教育。
二、知识与技能
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用有气息支持的声音、圆润的音色及清晰的吐字进行富有感染力的歌唱。
三、过程与方法
欣赏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在正确的歌唱方法的支持下,演唱二声部合唱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教学难点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分声部演唱以及保持声部平衡。
教学流程示意
一、导入
创设意境、导入新课(创境导入)——播放德德玛演唱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二、练声
三、歌唱实践:
分声部视唱乐谱——合作——探究——完整演唱作品
四、教师总结(反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创设意境、导入新课(创境导入)
播放德德玛演唱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1、播放德德玛演唱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要求学生跟音乐轻唱.
2、同学们!你们刚才唱的歌曲名是什么?表达什么情感的?哪个少数民族的?
3、老师请同学谈草原的感觉及蒙古音乐的特点。
学生回答:
⑴《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⑵对家乡的赞美之情。
宽广、一望无垠
旋律优美、舒展,节奏平缓,气息流畅……..
体会对家乡的赞美情怀,进行艺术熏陶,感受音乐中的情与美,谈自己的感受
二、练声
1、用“lu”来唱主题部分。
2、声音要求:气息连贯流畅、声音位置保持统一。
3、学生跟琴练声,把声音打开,找到歌唱状态以及头腔共鸣的感觉。
4、熟悉作品,激发兴趣
三、歌唱实践
1、分声部视唱乐谱,朗诵歌词
2、、钢琴伴奏,合作实践活动。
①用母音“lu”合练,感受音色美、和声美。
②启发学生对歌曲的演唱作出艺术处理。(二度创作)
③有感情地演唱。
3、探究
录下学生的演唱,共同欣赏,并分析。
4、完整演唱整首作品
1、学唱曲谱,带节奏朗诵歌词
2、学生练习,感受歌曲情感
3、学生将以上学到的知识随伴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4、学生感受二部合唱
5、学生解决一些录音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6、感受合唱带来的美妙
7、注重学生从演唱中体验美妙和谐的合唱音响,感受歌曲的情感特征。使得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艺术的再创造所带来的审美情趣。
四、教师总结(反思)
音乐作品无论以何种方式诞生,都是创作者在自身审美观念的影响与支配下所进行的创造性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