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杨赞》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胡杨赞》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胡杨赞》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8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钟情于胡杨的原因,感受胡杨顽强的生命力和默默奉献的精神。
3.能用简短的语言写出四、五、七段的意思,背诵喜欢的段落。
4.体会作者反复运用“千年??千年??千年”的排比句式在文章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胡杨顽强的生命力和默默奉献的精神,激发学生对胡杨的.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反复运用“千年??千年??千年”的排比句式在文章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
课前准备
课件、胡杨组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 导课
1.抄写词语:钟情、无人关照、弓腰驼背、粗茶淡饭、默默奉献。
2.师:作者钟情于无人关照的胡杨,弓腰驼背的胡杨,粗茶淡饭的胡杨,默默奉献的
胡杨,才写下这赞美的文字——胡杨赞。
3.介绍“胡杨”的相关资料。
二、新授
(一)交流体会,精读感悟
1.过渡:作者为何对这样的胡杨情有独钟?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去探寻这些词语背后的意思。
2.汇报交流,朗读感悟
(1)无人关照的胡杨(第3段)。
抓住“眼泪”一词,引导“胡杨的眼泪是什么”“它为何要流泪”,体会胡杨受了伤就流出“泪”来为自己包扎伤口,是为了继续生长,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
(2)弓腰驼背的胡杨(第4段)。
可从“惨不忍睹”一词入手,引导说说“什么叫惨不忍睹”“胡杨长相为何如此惨不忍睹”,体会胡杨弓腰驼背的长相是为了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它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极强的生命力。
(3)粗茶淡饭的胡杨(第5段)。
①抓住“粗茶淡饭”一词,“粗茶淡饭在生活中是用来形容什么的?这里呢?”(生长条件极其恶劣)“胡杨粗茶淡饭的生长环境是怎样的?”
《胡杨赞》教学设计2一、教材分析及说明
《胡杨赞》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通过作者由“独钟情”到“动心”到“赞颂”一系列的感情主线,,抒发作者对胡杨顽强生命力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胡杨由衷的喜爱之情和对具有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人的钦佩之情。 全文既有昂扬的激情,又有优美的文笔,二者相得益彰,非常适合朗读、诵读训练。作为小学高段语文的教学,既要抓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情感的体验,更要引导学生领悟写作方法、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五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识字能力,在语言文字理解上已有一定的基础,学生之间已具备合作意识,学生的求知欲强,因此,本课教学时采用“以读促情,读中感悟”的主题思想,激发学生情感,鼓励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发展学生思维,陶冶学生情操,真正体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三、教学理念
新课程的实施,课堂已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共创奇迹的时空,是向未知挺进的旅程,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因此,我力求在这课的教学中贯穿生活性、发展性、生命性这三大理念,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习。
四、教学目标
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5—6年级的阶段目标,结合本组的训练重点以及本课的写作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精读课文,探究作者钟情于胡杨的原因,并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共同研究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 2 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胡杨顽强的生命力和默默奉献的精神,激发学生对胡杨的崇敬之情。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情景式、引导法
六、学习方法:
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七、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根据本课的特点,教学重点难点是: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钟情于胡杨的原因,进而体会作者的感情,感悟作者对像胡杨一样在恶劣环境中奉献的人的歌颂。 2、学习作者描写胡杨运用象征的手法,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法。
八、教学准备:
课文课件、录音带
九、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交流体验
1、多媒体展示,教师语言描述,引出胡杨 在茫茫的大沙漠,当黄沙袭来的时候,所有的生命都折服于沙漠的肆虐的时候,河流退却了,人群退却了,就连那雄伟的城郭也被掩埋了有一个绿色的精灵,以不屈的精神与沙漠抗衡,与风暴搏斗,生生不息,干旱只能摧毁它的容颜却无法动摇它维系生命的刚毅决心;风沙只能扭曲它的身姿却无法淹没它向往生命的雄心烈焰;大漠只能吞噬它的躯体却无法摧毁它延续生命的铮铮铁骨,这就是不屈不挠的胡杨树。
【设计意图:至此,学生的情感及注意力都自然的投入学习中,并为接下来的学习和体验都做好了铺垫。】
2.师:人们崇敬胡杨,留下了许多赞美的文字。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齐读课题《胡杨赞》,由“赞”你想到哪些词?(揭示课题,齐读)是啊!一个“赞”让我们联想到许多褒义词,让我们再次走近课文,(自读课文)找出表达作者对待胡杨态度的三个句子。让学生归纳出体现作者感情的词语,(教师相机板书:
3钟情——动心——赞颂)
【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去体验作者的情感,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引领探究,拓展新知出示学习目标,请同学们围绕学习目标合作学习课文7自然段,并加以批注。接着,我用课件展示问题:
(1)、作者为什么独钟情于胡杨呢?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
(2)、边读边想象画面,作者为什么会赞美胡杨?
(3)、作者是怎样赞美胡杨的?你还想到了些什么?
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
还可以提出新的'问题。学生自学后,按问题来汇报。
学生归纳出胡杨品格的词语
(无 ……此处隐藏5060个字……的是,这节课的设计是以问题为引线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寻找答案。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应注重学生多元的感受,意义的生成,以及新的问题发现。教学时依托文本,又不局限于文本,注意课外的拓展,资料的补充。课堂教学注重体现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重视学生的自我感受,以及情感的教育。
课外作业设计:
用你在课文中领悟到的一些表达方法来练习写一写小草、蜡烛、梅花或者橄榄枝。【这一设计,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还让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东西延伸到课外,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发展观。】
板书设计:
钟情——无人关照
胡杨赞 动心——弓腰驼背 默默奉献
赞美——粗茶淡饭
《胡杨赞》教学设计5一、教学目的、要求:
1、精读课文,探究作者钟情于胡杨的原因,感受胡杨顽强的生命力和默默奉献的精神。
2、背诵喜欢的段落,用自己的话赞美胡杨,激发学生对胡杨的崇敬之情。
3、体会作者反复运用“千年……千年……千年……”的排比句式在文章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4、发现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二、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钟情于胡杨的原因。
2、感悟作者对象胡杨一样在恶劣环境中奉献人的歌颂。
三、课前准备:
新疆音乐和胡杨的图片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文题
1、背景音乐起,师:在茫茫的沙漠,黄沙袭来之时,所有的生命都屈服于沙漠的肆虐之中,河流退却了,人群退避了,就连那雄伟的城郭也被狂沙掩埋了……有一个绿色的精灵,以不屈的精神与狂沙抗衡,与风暴搏斗,生生不息,它就是——胡杨。(出示胡杨组图)
2、师:人们崇敬胡杨,留下了许多赞美的文字。(揭示课题,齐读)
二、紧扣文眼,整体感知
1、过渡:读读这篇赞美的文字,看看作者钟情于胡杨的哪些地方?
2、生自主读文三遍(出示阅读要求)。
(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
(2)同桌读纠正字音,联系上下文交流新词的意思,说说每段的意思。
(3)自主默读并思考:作者钟情于胡杨的哪些地方?
3、汇报初读情况。
(1)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酷热:极热的夏天。
毅力:坚强持久的意志。
彻底:一直到底;深而透。
奉献:
①恭敬的交付;
②奉献出的东西。
索取:要;讨要。
积蓄:
①一点一点的聚集并保存起来;
②积存的钱财。
(2)指名分段朗读,纠正字音,师相机引导学生用简短的话概括维吾尔族流传着什么俗语,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⑶问:作者钟情于胡杨的哪些地方?(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无人关照、弓腰驼背、粗茶淡饭、默默奉献)
三、自主品读,披文入情
1、过渡:作者钟情于无人关照的胡杨,弓腰驼背的胡杨,粗茶淡饭的胡杨,默默奉献的'胡杨,读了课文,你对怎样的胡杨动情了,请找到相关的段落读一读,把你动情的原因写下来,再动情地读一读。
2、生自主阅读,勾画、作批注,有感情地朗读。
3、同桌交流感受体会,有感情地朗读。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词语引入,回顾内容
作者钟情于无人关照的胡杨,弓腰驼背的胡杨,粗茶淡饭的胡杨,默默奉献的胡杨,才写下这赞美的文字——胡杨赞。
二、交流体会,精读感悟
1、过渡: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思考“不知为什么,我却独钟情于胡杨”?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去探寻这些词句背后的意思。
2、汇报交流,朗读感悟
(1)无人关照的胡杨(第3段)。
抓住“眼泪”一词,引导“胡杨的眼泪是什么”“它为何要流泪”,体会胡杨受了伤就流出“泪”来为自己包扎伤口,是为了继续生长,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
(2)弓腰驼背的胡杨(第4段)。
可从“惨不忍睹”一词入手,引导说说“什么叫惨不忍睹”“胡杨长相为何如此惨不忍睹”,体会胡杨弓腰驼背的长相是为了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它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极强的生命力。
(3)粗茶淡饭的胡杨(第5段)。
①抓住“粗茶淡饭”一词,“粗茶淡饭在生活中是用来形容什么的?这里呢?”(生长条件极其恶劣)“胡杨粗茶淡饭的生长环境是怎样的?”
②“它是在夏季酷热……只有粗茶淡饭”,引导:读这个句子,你想说什么?(板演:顽强的生命力)
③能把这种顽强的生命力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比读)
④反问句“这样的胡杨,怎不叫人心动”可以转变为陈述句。
(学生对比读这两个句子,体会语气,进而结合上文读懂作者钟情的三个原因。)
(4)默默奉献的胡杨(第7段)。
①“它的树干木质坚硬……从来没有索取。”引导:你读懂了什么?
②“彻底”说明什么?(体会胡杨对人类的奉献是毫无保留的。)
③让我们把胡杨毫无保留的奉献精神读出来。(齐读)
3、小结:无人关照的胡杨,弓腰驼背的胡杨,粗茶淡饭的胡杨,这些词都在给我们传递一个信息:它的生命是那样的(顽强),所以,它才会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腐!(板演:千年……千年……千年)这样的胡杨,怎不叫人动心,不叫人爱呢?
4、问: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爱,几次用到了“千年……千年……千年”?这样写有怎样的好处?(更能突出胡杨顽强的适应能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同时也更加深刻的表现作者对胡杨的赞美。)
5、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喜爱、敬佩之情。
三、深化情感,课堂小结
有感情读课文,完成填空:
我()与胡杨,是因为(),是因为(),更是因为()。胡杨让人赞颂,它有千年不死的(),千年不倒的(),千年不腐的()。作者想赞颂的是生命,千年(),千年()千年()。作者更想赞颂的是具有这种品格的()。
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它感动了作者,作者又用隽永的文字感动着我们。作者只是在赞美胡杨吗?其实在我们身边,就生活着许许多多具有胡杨精神的人(出示课件;一些英雄的图片)此时此刻,你一定有许多话要说,可以是一句话,一首诗,一段歌曲……表达出你内心对具有这种精神的人赞美。
出示背景音乐,出示英雄图片指生赞美。
四、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想一想现实生活中具有胡杨精神动、植物,写一段话。
五、板书设计:
长相——惨不忍睹千年不死的生命
胡杨赞{环境——极为恶劣}生命赞{千年不倒的毅力
精神——无私奉献千年不腐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