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学设计

时间:2025-08-13 11:41:09
《三峡》教学设计15篇

《三峡》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峡》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峡》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3、在诵读中深入体味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赞赏之情。

学习重点:课文诵读,文意疏通,语言品味,感受体验。

学习难点:品析课文,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课时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和点拨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同学们,小学里我们一定学过《早发白帝城》这首诗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吧。

2、同学们,读了这首诗后你有什么感受呢?写的是三峡美丽的景色。

3、是啊,美丽的三峡吸引了多少人为之而摧眉折腰,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俊美。而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就以其精妙的笔法揭开了三峡神秘的面纱,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吧。

二、基础知识

1、作者简介:郦道元(466—527),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撰成《水经注》,是一本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看图)

2、读准字音

阙(quē)叠嶂(zhàng)曦月(xī)属引凄异(zhú)

襄陵(xiāng)沿溯(sù)素湍(tuān)沾裳(cháng)

三、整体感知课文

1、读一读:

①听录音

②学生学读古文,结合书下注释把语句读通顺,注意文中停顿:

③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2、自读课文,互说译文

3、说一说:看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交流。

四、合作探究,品析美景。

1、看课文,概括每一自然段所描写的景色

明确:

⑴、总写三峡两岸山势的雄伟。

⑵、写三峡夏天江水之大,水流之急。

⑶、写三峡春冬的奇丽景色。

⑷、写三峡秋季的凄清景色。

2、同学们,三峡很美,哪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美,你看——”的句式说一说吗?(看图)

例: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山——险峻、连、高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雄壮美

水:夏——急猛水涨凶险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奔放美

春冬——多生怪柏素湍碧潭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幽美

秋——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凄婉美

3、文中写山水时应用什么表现手法?并找出相应的句子。

明确: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描写了“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出了两岸连山,群峰对峙的雄姿。同时又从“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句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写冬春季节时,应用了动静结合.

4、归纳本文的主旨

明确:作者通过对三峡形势和四季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秀丽,表现了他热爱祖国河山的深厚感情.

5、小结

五、作业布置

①背诵翻译课文。

②做好《语文作业本相关练习》

③尝试写一篇游记散文。

《三峡》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想象,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秋之三峡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在读中想象三峡之秋的美景,学习按照时间顺序观察与描写的方法。

教具准备:三峡风光图片、朗读配乐。

教学方法:情境朗读,自主探究。

教学流程:

一、图片导入

1、学生欣赏三峡风光图片。

2、你知道这是哪里的美景吗?你对三峡还有哪些了解?

(1)介绍三峡的地理位置。(三峡位于长江中游,西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全长139千米。)

(2)描写三峡的.古诗,《早发白帝城》。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2、浏览课文,理清顺序。

思考:全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美景的?

三、自主探究,重点研读。

1、出示学习要求:

读课文2—6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圈画出来。

2、自主探究,汇报交流,师板书,指导朗读。

早晨——橘柚树——明丽

中午——长江——热烈

下午——长江、雾——平静

夜晚——长江、月——宁静

3、思考: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作用?

4、问: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你最喜欢哪一段,能有感情的读一读吗?(配乐)

五、总结。

六、小练笔

模仿本文写法,写一篇习作或片段:参考题目《校园之春》,写完后出示一到两篇交流。

板书:

三峡之秋

早晨——明丽

中午——热烈

下午——平静

夜晚——宁静

《三峡》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 认知目标: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三峡。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制作有关三峡的电子作品。利用电子作品介绍三峡。

难点:制作电子作品的过程中小组内的分工合作;用精练、流畅的语言介绍三峡。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创设情景,欣赏感悟——分工合作,协作交流——展示作品,汇报交流——总结发言,升华情感。

教学准备

提供三峡风光、三峡人家、三峡工程等网站的网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学了《船过三峡》,我们 ……此处隐藏19540个字……

秋 林寒涧肃 高猿长啸

【课后反思】

xxx

《三峡》教学设计14

【创意说明】

《三峡》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描写了三峡四季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练,思路清晰。但由于是一篇文言文,刚上初一的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可能会有枯燥之感。教师在教学中可运用现代技术,凭借多媒体,利用丰富的“三峡”声像资料,形象直观地感受三峡风光,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凋动自己的阅读体验,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三峡的壮丽风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3、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笔法之妙。

【教学过程】

序曲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峡》这篇课文(展示课题)。长江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自豪;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特别是三峡的景致,更是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令人神往。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俊美。长江之美,美在三峡。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郦道元,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

欣赏有关三峡图片,领略三峡壮丽景色。(感受瞿塘峡的雄伟险峻,巫峡的幽深秀丽,西陵峡的滩多水险。)

本篇课文的.学习分为四大板块进行:

教学板块一:复习旧知,积累词汇

1、大屏幕投影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阙、嶂、曦、襄、溯、御、漱、涧、啸、属

2、大屏幕投影

明确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并翻译句子。

a、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半,不见曦月;

c、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教学板块二:研读赏析,共同探究

过渡:《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下面我们细细品读课文,体会其写景的妙处。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顺句子,体会文章的音乐之美。

2、共同探究:

a、作者写了三峡的哪些自然景物?

b、作者分别抓住了这些

自然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c、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屏幕显示)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全班讨论明确:

a、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b、写山,突出山高峡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是写两岸山峰连绵起伏。“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不见曦月”是从侧面映衬

《三峡》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本文出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比较精要的描述了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赞叹。因此学习此文要让学生领会文中所描绘的三峡美景,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节奏分明的朗读课文,疏通课文大意,并基本能当堂成诵。

2、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3、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

4、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

教学重点

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展开想象,品味语言,反复朗读,基本能当堂成诵。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师生: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图片以及作者的概况。

教师:制作幻灯片。

教学内容

熟读成诵,准确理解,品味语言,体味意境。

教学设计

一、烘托气氛,导入新课

大屏幕以长江为背景,反复播放《长江之歌》。

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的是什么歌曲?(生回答)对,它就是《长江之歌》。长江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自豪。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特别是三峡的景致,更是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令人神往。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饿俊美。长江之美,美在三峡。今天我们就随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

大屏幕出现课题。

二、检查预习:

1、三峡的地理位置:(大屏幕显示地图)

2、作者的情况:(大屏幕显示作者投降及有关资料。明确: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撰著《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三、反复朗读:

1、教师在音乐声中范读课文,大屏幕显示相应的.图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大屏幕显示生字。学生读出生字读音。

4、学生齐读课文。

四、学生自主探究,疏通课文。

(大屏幕显示学法:1、自主探究。2、同伴互助。3、提出疑难)

在学生基本疏通课文后,大屏幕展示图片,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试背课文

学生在疏通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大屏幕出示相关图片预以提示,试背课文。

过渡:课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下面我们细细品读课文,体会其写景的妙处。

六、研读与赏析

1、课文写了三峡的哪些自然景物?

2、作者抓住了这些自然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3、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大屏幕依次显示分析结果:

雄壮美

山——连绵不段,遮天避日(险峻美)

夏:急、猛(奔放美)

秀丽美

水——春冬:绿、清(清悠美)

秋:凄凉(凄婉美)

表达了作者的无限赞美和欣赏之情。

小结: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把三峡的神韵生动的表现了出来。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凄婉美。

七、拓展延伸

1、《三峡》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游记散文,后者是诗歌,试找出诗句与课文相应的句子。

大屏幕出示诗句,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

A、朝辞白帝彩云间——有时朝发白帝。

B、千里江陵一日还——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C、两岸猿声啼不住——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D、轻舟已过万重山——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重岩叠障

2、三峡工程正在建设中,有人认为这将会影响三峡的美,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八、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写自己家乡的一处景色。

作文题:家乡的___(翠竹、夜色、柿子等)

《《三峡》教学设计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