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彩色的翅膀》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彩色的翅膀》教学反思 ,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彩色的翅膀》教学反思 1《彩色的翅膀》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记叙了一位扎根海岛的战士,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捕捉小昆虫,并将它们带上海岛来,给他们种植的蔬菜瓜果传授花粉的事。文章透露出来的是感动,战士带着昆虫归队,大家对那个来之不易的瓜的爱,扩大开来,是对海岛对祖国的爱,那样的爱由那彩色的翅膀舞动着,没有豪言壮语,只是字里行间所透露出来的浓浓的爱。
基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在连接语的提示下初步体会课文内容以后,再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作交流讨论也就达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也正是这么想的:首先,在把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其次,解决连接语中提出的两个学习任务──一是想想文中的小战士为什么把昆虫带回宝石岛?二是交流读完课文后的感受。起初,我的预设是,让学生在读文中找出感受深刻的句子,然后围绕这些句子谈出感受,读出味道。可在课堂上,却出现了这样一幕:孩子们在交流小战士把昆虫带回宝石岛的原因时,就已经有不少人悟出了小战士那爱海岛、爱祖国的'深情。如果此时的我再拘泥于教案,又把学生牵到谈读后感上来,未免有环节迂回、降低学习效率之嫌。我灵机一动,顺势反问了学生一个问题:既然有这么多同学都谈到小战士爱海岛、爱祖国,那肯定有你们特别充足的理由,能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吗?孩子们马上在书上勾画起相关句子来。尤其在讨论交流第二自然段时,让我感触颇深,现原汁原味地记录下来,但愿不会漏下孩子们那精彩的、引人入胜的思维碰撞的火花。
【课文内容】
小高在码头上有说有笑,这时候不吭声了,紧闭着嘴唇,两眼直发愣。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教学片断】
生1:(读完第二自然段,尤其把那个“紧紧”突出了一番)我感受到纸箱里的昆虫在小高(小战士)心目中特别重要,小高才紧紧地抱着它。
──嗯,能通过关键词去体会人物的品质,他在有意识地朝这个方向去努力,已经很不错了。因为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就是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生2:船在海浪中颠簸,他怕一不留神把纸盒子给簸掉了。
──也不错呀,他还能联系上下文去体会,我已经有点扬扬自得了。
生3:他把纸箱子里的昆虫看得跟宝贝似的,生怕它跑了。
──她的回答可以说是情真意切,我也很满意。
……
一下子,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在交流纸箱子里的昆虫在小高心目当中的重要性。
师:同学们,你们都说得非常精彩,还有其它的发现吗?
刚才还很热闹的课堂一下子又趋于平静了,有人在跃跃欲试,但更多的是在沉思。这班的孩子们在读书的深度上确实还存在一些差距。
师:没关系,如果你暂时还没有什么发现,我建议可以再把这一段读一读。
──我不想让真理老是掌握在少数人身上,我一直期盼、尝试让更多的孩子去发现那埋在更深一层的美,这样汲取起来才会更有滋味、更有营养。
不久,举手的人越来越多。
生4:我发现小高紧闭着嘴唇,两眼直发愣,他是晕船了,在晕船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去保护这纸箱子里的昆虫,我很佩服他。
──顿时,教室里掌声雷动,我会永远记住他──刘钦──一个看问题总是有自己独到见解的孩子。
生4继续:老师,我就晕过船,那滋味真不好受,翻胃,想吐。
──他还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似乎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我喜欢。
经他这么一更形象的解释,发言的人越来越多,有人还从后面的段落中找到了相关的句子作支撑,教室里又活跃起来,一个边防战士爱岛爱国的深情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眼前。我带头为孩子们的精彩表现鼓起掌来,可以想象他们对这一段的感情朗读一定更为精彩。
时间在流逝、课堂在继续,精彩在继续上演。这堂课,我一直感动着,为课文里小战士的高尚品德而感动,更为班上孩子们那特有的灵气、那美丽的可爱而感动。我真的很庆幸自己没有拘泥于教案,我也第一次这么强烈地感受到,不拘泥于教案原来会如此精彩。
《彩色的翅膀》教学反思 2距离开学已经一个月了,课改的步伐在悄然前行着,到现在为止,第一课时的汇报已经稍微略有眉目了,学生不再那么混乱,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求一课时完成,不仅仅是字词的掌握,更有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对于本堂课的完成情况而言,存在诸多问题。
1、前部分字词的处理还算可以,但是后部分对文章的分析没有到位,我想这主要就是由于教师在课前的准备工作做得不够好,不是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不透,而是对文章的组织不够。不科学不合理。
2、本堂课体现出来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把一篇略读课文在一课时内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讲透,时间上如何分配,内容上如何布置,问题上如何设计,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3、现在这个环境下的教学对于教师而言,备课不再是备自己要讲的内容是什么,更要备的是在授课的过程中如何组织和安排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技能,在教案中要体现第一课时要求学生预习的方向和内容,要体现问题的设计和安排,要体现学习的方式和思路。
4、对于课文的分析与理解部分,教师要做到收放自如,放手要科学,收手要适时。站在一定的'高度上设计问题,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指导学生探讨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予以一定的点评和总结。
5、对于回答错误的同学的点评时感谢,感谢他让我们大家离正确答案更近了一步,四名同学的循序渐进式回答,问题的答案水到渠成,看得出来,同学们很开心。
6、拓宽小组合组形式的思路。四人、六人、二人根据具体情况要有一定的变动。比如今天的修辞手法的句子,同桌起立抢答,先说为快,另一名同学自行选择其他同学,继续作答,同学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继续摸索,不断前行,继续思考,不断记录,继续反思,不断成长。
《彩色的翅膀》教学反思 3《彩色的翅膀》是一篇略读课文。围绕着本单元的主题:“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和学习要点:“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基于略读课文的特点,在教学本课时,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从课题入手。与以前所学课文相比,本课的课题的含义十分丰富,学生很难一眼就看出作者以此为题的用意,在课题中设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课堂结束时进行回顾,这样的设计,对提高学生的读书能力是很好的。
然后,引导学生 ……此处隐藏7725个字……种情感可以有不同的方式。这种提法原是从整体目标来把握的,而我却在本课教学中把它定位为具体教学目标,在导入时通过回顾前两课的表达方式来进入教学,明显有断章取义之嫌。对于表达方式多样化的意识,可以在学完四篇课文之后再来进行归纳总结较好。在落实此一目标的环节上,把重点放在了“种西瓜”的那段不寻常的经历上,旨在让学生通过读这一部分,了解边防战士在保家卫国的边疆上生活异常艰苦,却义无返顾,而且对未来充满信心,为了实现彩色的美好理想努力着,坚持着,奋斗着。从而引导学生回到实际,教育学生要从当前的学习生活做起,从一言一行严格要求自己,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报效祖国。一路流程下来,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是有所欠缺的'。因时间关系,也来不及回归点题,进一步理解“彩色的翅膀”这一深刻蕴涵。如果让我重新来上这一堂课,我就会把教学目标设定为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抓住最后两段话的关键词句来体会边防战士对祖国海岛真挚的热爱之情。抓住了这里的关键词句展开教学,对理解“彩色的翅膀”这个课题的深刻内涵就水到渠成了。辅助以“海岛战士工作学习以及生活环境的材料”,为学生理解边防站士的爱国之情做好辅垫。实现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第二个要进行反思的是学生的主体意识未能很好的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才是主体地位,于是轰轰烈烈,形式多样的课堂风靡一时,后来大家发现这样的课堂并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大家开始反思,随后简约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开始倡导。在今天的教学中,我们开始尝试“一课一得”的设计。我在课堂上也致力于这样的探讨,但在把握目标与真正的实现这个过程中总会有所偏差,有时会出现目标与实际操作偏离的现象。加上最近与科组老师的交流中,认为在课堂上要增强效率,直接讲授也是必要的。晚上为备考职员考试,复习到“讲授法”仍是班级授课制中最经济高效的一种方法。如此这般因素造成在课堂教学上面对难点部分,会下意识的采用直接点明的做法。这样在教学手段上明显是缺乏艺术性的。《彩色的翅膀》这篇课文的教学就存在了教师讲得比较多,即辅垫、引导得不够,如爱国主义情感就有“灌输”的痕迹。如何在目标—手段(主体)—实效之间取得很好的平衡,是我当前与今后应该用心去攻克的难关。
总的来说,《彩色的翅膀》在教学中并未展现其彩色与绚丽的光芒,而是在匆匆忙忙的实践中匆忙开始匆忙结束。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不管是任何时间,任何突发状况,都不能成为阻碍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理由。学习,反思,总结,默默地努力。
《彩色的翅膀》教学反思 13《彩色的翅膀》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记叙了一位扎根海岛的战士,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捕捉小昆虫,并将它们带上海岛来,给他们种植的蔬菜瓜果传授花粉的事。文章透露出来的是感动,战士带着昆虫归队,大家对那个来之不易的瓜的爱,扩大开来,是对海岛对祖国的爱,那样的爱由那彩色的翅膀舞动着,没有豪言壮语,只是字里行间所透露出来的浓浓的爱。基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在连接语的提示下初步体会课文内容以后,再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作交流讨论也就达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也正是这么想的:
首先,在把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
其次,解决连接语中提出的两个学习任务──一是想想文中的小战士为什么把昆虫带回宝石岛?
二是交流读完课文后的`感受。起初,我的预设是,让学生在读文中找出感受深刻的句子,然后围绕这些句子谈出感受,读出味道。可在课堂上,却出现了这样一幕:孩子们在交流小战士把昆虫带回宝石岛的原因时,就已经有不少人悟出了小战士那爱海岛、爱祖国的深情。如果此时的我再拘泥于教案,又把学生牵到谈读后感上来,未免有环节迂回、降低学习效率之嫌。
我灵机一动,顺势反问了学生一个问题:既然有这么多同学都谈到小战士爱海岛、爱祖国,那肯定有你们特别充足的理由,能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吗?孩子们马上在书上勾画起相关句子来。尤其在讨论交流第二自然段时,让我感触颇深,先原汁原味地记录下来,也不会漏下孩子们那精彩的、引人入胜的思维碰撞的火花。
《彩色的翅膀》教学反思 14上课开始,我从题目入手,让学生想“看到题目,你猜课文写的是什么内容?”学生说:“看到题目,我想课文可能写的是昆虫的翅膀,或者是写鸟的翅膀之类的内容。”“通过预习,你知道了课文写的是一个什么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赞扬了海岛战士怎样的高尚品德?”这一问,举手的同学少了许多。我一看情况不好,觉得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于是,我说:“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思考那两个问题。”
一会儿,一个学生举手了,他说:“课文写了种西瓜,吃西瓜的故事。”我听后很惊然。为什么学生会有这样的答案?是课文写种西瓜,吃西瓜的内容太多了?还是学生没读懂课文?我不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于是,我说:“同学们,课文种西瓜和吃西瓜只是文章的需要,而插入的一部分内容,在写法上叫插叙。请你再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读完后,有学生回答说:“课文写了观察通讯站信号兵小高回家探亲,回来时带回来一箱昆虫的故事。”虽然是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回答出来的,但是我高兴学生自己读懂了课文。
在〈〈课标〉〉中,5-6年级段中对阅读的要求其中有“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这是对阅读课文,体会课文的一些要求。我细细想想,也许是自己在平时这方面的训练少了一些,没有系统的训练,才导致学生不会概括课文。这是自己平时没按《课标》的要求做,没把《课标》作为自己的备课知道和参考。
《彩色的翅膀》教学反思 15《彩色的翅膀》记叙了一位扎根海岛的战士,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捕捉小昆虫,并将它们带到岛上来,给他们种植的蔬菜瓜果传授花粉的事。文章透露出来的是感动,战士带着昆虫归队,大家对那个来之不易的瓜的爱,扩大开来,是对海岛对祖国的爱,那样的爱由那彩色的翅膀舞动着,没有豪言壮语,只是字里行间所透露出来的'浓浓的爱。
本课的教学,我是这样进行的:
1.朗读贯穿教学始终。朗读是进行阅读教学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标志。本课的教学我以朗读为重要内容之一。紧扣重点语句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有默读、自由读、引读、男女生比赛读、个别读等,精讲多读,以读代讲,读中感悟是这节课的特点。
2.注意教给方法,注重培养能力。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整体入手,整体把握,整体感知;引导学生重点精读、品位赏读;指导学生采用“读、找、画、思、议、写”等方法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涵。感悟课文中心。
整堂课还有一些有待改进之处:部分学生有胆小的心理,虽然思考后心中有答案但不敢大胆发言,显得发言面不够广;课件底色和字色差别不明显,不够醒目;教学时老师还可以放手些,主动权再交给学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