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课工作总结

时间:2025-10-09 13:53:07
磨课工作总结

磨课工作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或工作情况作加以回顾检查并分析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做指导,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那么如何把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磨课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磨课工作总结1

网上研修————磨课总结本次磨课可以说是一次全新的改革,为我校语文教学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在不知不觉中,磨课环节也已接近尾声,我们全体语文组老师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针对磨课活动作了深刻的自我反思。一充分预设,追求“不畏浮云遮望眼”。

一次次备课研讨中,教学设计一次次修改,由导入:原来是播放音乐《秋日私语》,后改为播放秋天的图画,大家最后认为音乐虽美,但图画更能给学生带来直观的感受,对于导入更有时效性。又如:课堂内容的容量问题,李良霞老师认为应从写作的视角加以延伸,故而应学完全文。

一部分老师认为,要想将语言文字上的训练到位实效,应该有选择的应用文本。这个问题争论了很长时间,在各位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最后衡量学生的认知水平才定稿。如又如在问题的设置上,力求有问有答,问得有目的。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课堂中学生的表现,会回答到什么程度,在上课的前一天,王娟老师与安雯张佳丽两位老师商榷很久,基于学生的经验,已学课程的内容,本册教材的安排,本单元的训练主题进行了二次远程研修进行了将近两个月左右的时间了,在前几个专题的学习过程中,看见了专家及优秀教师针对一节课反复琢磨修改等磨课过程,心想一定时间能极大促进教师进步的过程。紧接着我们小组紧扣各环节切实进行了磨课,从而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磨课意义的重大。

磨课的过程是一位教师围绕一篇课文或一个信息窗进行试教、反思、再试教、再反思、再上课的`过程。这种磨课,对教材的钻研和驾驭应该是最深入、最透彻的。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自信心,培养了教师的成熟度,进而焕发了积极性。磨课能指导教师深刻理解教材。磨课的过程首先就是对教材理解的辩论,教师在与同组教师讨论教材时,大家就有不同的理解,由此可能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通过相互研讨,最终就能作出合理判断

结合自身实际,我觉得磨课过程中受益最大的便是我们一些年轻教师,在磨课过程中学习前辈经验,观察前辈看问题思考问题的角度,从而真正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己也定会不断反思和总结及请教。

磨课工作总结2

在整个磨课活动中,我深刻感受到,要想成就一节成功的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经历了李晓娜老师的三次备课及我们组全体老师的两次打磨后,让我有了很大的收获。

本课的重点就在于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进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用了数方格方法。教师适时引导突出怎样去数方格(先数满格,不满一格的视为半格,两个半格算一格)为以后学习不规则图形面积埋下伏笔。然后放手让学生将自己准备的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转化成长方形,这样将操作、理解、表述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有非常直观的“转化”感受。老师巧妙地将数学方法传递给了学生。

1、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先让学生大胆猜测,再通过小组合作剪一剪、拼一拼,互相交流总结,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完成了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教学。老师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努力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体现。

2、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引导性语言及应变能力十分到位,有效的把握了学生的课堂生成。灵活应对课堂突发情况。

为了自己的素质提高,为了更好地教好学生我要将在这次研修活动中发现的问题,继续用磨课探讨的方式一直研究下去。

磨课工作总结3

学校三月教研月活动已圆满结束,通过本次磨课活动,让我们数学教研组的教师对一堂好的数学课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从课的设计,到课中师生的教与学的情况,再到课堂中,教师是否能够引发学生的有效数学思考等,收获很多。让我们数学教师从更高的层面来评价一节课,同时也让磨课教师领会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境界。现将本次磨课作如下总结:

一、精心组织营造浓郁的教研氛围

学校全体数学教师分成低中高段3个组,低段数学吴晓燕老师负责定位,执教课堂,陶中元、刘成春、彭维、王一林负责指导。中段数学黄正坤老师负责定位,执教课堂,马林香、张学炎、张兴明老师负责指导。高段数学袁红梅老师负责定位,执教课堂,陈智蓉、李在容、马林香老师负责指导。数学教师们在一起磨课,三位教师上台展示集体智慧的结晶。让教师之间看得也就更准,理解也就更为深刻。老师们在一起充分讨论、交流,气氛尤为热烈。每位教师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观点。一到议课,教师们各抒己见,津津乐道。办公室里、茶余饭后老师们的话题都是磨课。

二、建言献策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借助集体力量和智慧,听、上、评,修改,多次磨课。老师们认真参加评课活动,从研究的角度出发。评课做到了“三个一”:找出一个亮点,指出一个问题,提出一个建议。反复磨练,深度议评,磨出精品。如在吴晓燕老师的执教的《锐角与钝角》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地转移到课堂中。导入新课就做了二次修改。第一次试教通过动画小房子的引入,让学生感知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角,但同组老师感觉学生兴趣不高,吴老师和磨课组的老师重新设计,打磨出了第二个教学设计方案,于是建议用学生动手剪去手中的长方形一个角看能得到哪些角?进行了第二次试教,让学生亲自感知,这样拉近了数学与学生的距离。

袁红梅老师执教的《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这节课重点让学生在小组分糖活动中理解分数的意义,从而探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第一次试教,这个环节由小组长具体分工,但小组成员急于操作,不听小组长安排,造成学生操作不准确,小组活动比较混乱。表面看似热闹,却没有达到活动的目的。第二次试教学生在小组动手分糖环节时,同组教师感觉操作规则太多、不够清晰,让学生理解较困难,同组教师建议精简规则,由老师引导分工再进行活动。怎样让学生更透彻的理解分数的意义?同组的老师又坐下来,反复推敲,确定更加清晰地操作规则进行了第三次试教,本次试教让我们磨课组颇感欣喜,达到了预期目标。也许从袁老师扎实朴实的教学风格上,能让我们感受到小学高段数学的魅力!

磨课为我校数学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使老师们学习了教学的相关策略,在教学理论和教育观念上得以补充,解决了一些在以往教学中的困惑。如何沉稳、有序、巧妙地把握好课堂,把自己的教学成果展示在同行们面前,如何不在众多的老师面前把课上砸而丢了脸,这无形给了执教教师压力。然而又是充分展示自我的好机会,因此,三位教师都精心定位、备课,执教。在磨课的整个过程当中显得认真、仔细、小心、专注,本次磨课让老师 ……此处隐藏9347个字……共同研讨从而在认识上我明白团队的力量是我们进步和教学水平和能力提高的能源。在研讨中,我们老师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进行交流和相互的碰撞,从而使我们在这种交流和碰撞中激发了灵感,剧烈的触动了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的思想认识有了巨大的提高。经过研修,我们真正的认识到和体会到学生是我们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的引导和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能够学,而且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主动去探究,学会主动学习。我想这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最终目的,而不是教授孩子课本上简单的知识。

从小的方面来说,经过研修,我认识到教学不是简单的方法的教授和反复的机械的训练,而是有效的结合,通过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的.方法。通过研修,我认识到的教学,不是让学生像鸭子吃蜗牛那样,简单的去记忆和背诵相关的概念,而使的我们的看上去显得那样的食而无味,而是使学生的在生活中的经验的基础上去了分析总结,从而得出相关概念和定义。学生对于定义的掌握不是去背诵而是去应用。通过研修,我认识到了教学不应该使学生感受到枯燥无味,而是使学生在快乐中去学习,在学习中去感受探究的乐趣,体验成功的乐趣。通过研修我知道了学生的快乐学习需要学生在生活中,在学习中去积累相关的学习经验,活动经验,从而使学生真正的会学习,乐于学习。而这个学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需要我们持续的去关注和实施。通过研修我明白了模型的建立使学生解决。通过研修我更是掌握和亲身经历了磨课过程,从而在整个磨课过程中我受益匪浅。

磨课工作总结14

金秋十月,是一个硕果累累的收获季节。沐浴着惬意的秋风,欣赏着飘落的黄叶,我常常独自走在林荫小道上,静静地回首着充满诸多艰辛与挑战的研修之路。这次研修,我最感兴趣的部分就是群组磨课。我参与其中,也乐在其中,真是受益匪浅,永生难忘。

一、磨课让我学会了深思熟虑

一节好课是需要不断打磨的,正如一篇好文章需要反复修改一样。每一次磨砺的过程,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进步,新的收获。比如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不仅要认真分析学情特点、找准文章的重难点,制订切实有效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还要合理分配师生活动时间,教给学生识字、阅读或写作的方法,把握课件和板书呈现时机,指导学生感情朗读,保证课堂练习时间等。因此,课前教师的预设一定要充分合理,各方面都考虑比较细致周全,课堂上才会真正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二、磨课让我学会了课堂观察

以前,我听公开课或教研课,总是很随意,而且喜欢面面俱到,无论什么都关注,结果什么都不精,什么都不强。一节课下来,试问自己从中学到了什么,明显感觉不知所以然。通过磨课活动,我知道教师可以带着自制的观课工具进入课堂,设立自己感兴趣的课堂观察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参与观课评课活动。教师观课评课都可以更专业一点,不致于“眉毛胡子一把抓”而顾此失彼,同时也避免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怪现象。

三、磨课让我学会了团结协作

磨课是群组性的.备课、上课、观课、评课、反思、总结研讨活动,需要万众一心的团队精神和九九归一的小组凝聚力。拿我们小组来说吧,我们组内所有成员,因为不在同一个学校,所以我们建立QQ群,为了保证整个磨课计划任务有序进行和有效传达,我们有正式的观课备会、观课分工会、课后评议会。每天,我都像小蜜蜂一样勤勤恳恳、忙忙碌碌,但累有所值,累有所乐,每天总是过得很充实。

四、磨课让我学会了美丽转身

磨课其实是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虽然我这次没有承担具体的上课任务,但每天的课堂教学,我从不敢马虎大意、得过且过,总是力求在教学目标上大胆变革,在教学方法上灵活多变,在课堂导语上有所创新,在问题设计上讲究层次,在师生活动上有所侧重,在练习设计上有所预设。磨课,让我关注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我不再拘泥于完成“教课文”的教学任务,让我更加从容、优雅地朝着“教语文”的方向转身,再转身。

磨课工作总结15

伴随着远程研修的深入进行,我们群组根据远程研修的具体要求,积极开展了扎实有效地磨课活动。其中的辛苦与收获也只有我们参加过远程研修的老师们能够真正的体会到。通过这次轰轰烈烈的活动,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提高,研修组的整体教学水平也有了跨越式发展。现总结如下:

一、理论先导,为磨课活动奠定坚实基础。

在研修专家及指导教师的引领下,我们积极参加组内的磨课活动,我作为一名磨课组长给群组成员做了细致深刻的解读,为小学英语低年级对话教学明确了方向。在对磨课计划进行深入的基础上,我们群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对远程研修内容进行了消化吸收,反复研讨,使大家清晰认识到,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

由于我们群组成员来自不同的学校,给网络研修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我们专门成立了一个QQ群,大家为了能够更好地磨课,主动学习,晚上有时忙到半夜,进行QQ在线交流学习,手机短信息随时联系,为磨课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下坚实的基础。二、开展扎实有效的.磨课举措。

为了保证磨课活动有序有效地开展,我们研修组按照网络研修的统一要求,进行了周密安排,并对研修活动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施。

(一)步骤明确行动有效对于此次磨课活动,我们立足人人参与,积极践行的原则,从磨课计划的制订上传开始,然后曹老师进行了第一次的个人备课并上传教案,群组成员进行了跟进评论,接着开了针对备课一的研讨会议,并进行了观课分工。曹老师上传第二次教案及课堂实录,我们对其进行了课堂观察,并填写了观察量表及观课报告,进行了二次研讨,基于我们的研讨,曹老师进行了第三次备课及上传工作,然后我们全组进行了总结反思,至此磨课工作将告一段落。

(二)课堂引路指引方向

我们群组是一个综合实力较强的研修组,既有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又有起中流砥柱的中年教师,还有激情四射的青年教师,正是由于我们这个强大的团队,曹老师的课堂教学才这样扎实有效,正是由于大家的团结一致,我们的课堂才有了明确的方向。曹老师更是一名谦虚好学、积极认真、敢于上进的骨干教师,在磨课的全过程中,曹老师给我们整个群组带来了积极上进的力量!

曹老师的课堂经过多次实践和调整,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条理清晰,结构合理,活动面广,练习量大,集体操练与个别操练相结合,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相结合,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这次磨课让我深深感受到信心在鼓励中坚定,困难在研讨中化解,好课在磨砺中诞生。

三、感受领悟,推进磨课活动纵深发展

磨课,不仅磨出了教学智慧,更磨出了老师们之间更加真挚而亲密的“战友”情感。一次磨课改变的不仅是固有的研究形式,更为我们教师今后的发展开启了一条便捷的道路。这次磨课活动促进了我组教研氛围和研究能力的提高,提高了教师专业化的水平,对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将起到深远的影响。“磨课”活动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我们的思考和研究将在新的起跑线。

《磨课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