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5-10-25 07:17:07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13篇(推荐)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13篇(推荐)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1

我国自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的政策以及在新世纪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我国在各行各业均进行了改革。其中,教育就是一个方面。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为了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进行了深化地改革。本文就是攫取了初中历史情境教学进行论述,首先对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目标原则进行了介绍,然后论述了情境教学的实施途径,最后指出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目标原则分析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强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究式学习的习惯”,要求贯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原则。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设情境教学。在创设情境教学模式时,需要对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目标原则有一个很好地把握,因为这是上好初中历史情境教学课的前提条件和根本。

1.设定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目标

情境教学的一个设计思想,就是以思维为核心,以情感教学为枢纽,通过符合学生自身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对教学情境进行创造与设计,巧妙地将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紧密地联系起来,这就解决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即长期以来在教学中重认知轻情感而使得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不能够很好地协调。而且,情境教学将情境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强调借情境促进整体的发展,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获得成功之后的喜悦。因此,情境教学既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课堂实效性,又能够开创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模式,这对于教学目标的确定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实际教学铺平了道路。最终将会使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那么其成绩也自然而然地有了较大地进步和提高。

2.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设计原则分析

情境教学的设计必须基于有效地促进初中生的积极思维,能够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教学情境作为文化的综合体,在情境教学过程中的任何一个课堂细节以及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会对其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很多时候,这些影响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是不能被忽略的。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积极地对历史情境教学进行优化预设,这样才会达到一定的生成。教学情境是随着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教学情境的设计要紧随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目标,要具有一定的真实性,而真实性是情境教学中的一个最为本质的特征,那么初中历史情境教学就是以真实性为中心的。例如,在上到林则徐虎门销烟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这样的情境:先在上课之前与学生进行商量,然后演一场林则徐的虎 门硝烟。让学生感知一下林则徐这位民族英雄的侠胆和豪气,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操。

二、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实施途径

针对如上对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的目标原则的论述,笔者认为初中历史情境教学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完全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1.积极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为情境教学的顺利开展营造平台

建立和谐的初中历史课堂氛围,关键在于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实践表明,单纯地、片面地强调学生的智力因素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能够持续性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还需要依赖于学生高度的课堂注意力、学习兴趣以及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等。课堂教学,尤其是情境教学的课堂,人是最为关键的。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得课堂气氛更加得和谐,这就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学活动的提高。教师要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实现民主化的教学模式,而且教师要能够正确地把握自身的课堂地位,其是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和参与者而出现的,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因此,在创设历史情境教学时,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情境教学中,让学生在情境教学中获得知识,获得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获得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等。这才是初中历史创设情境教学模式的根本之所在。

2.利用多媒体激发兴趣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孔子这句话可以知道,学生的心理特点具有好奇心,而且在思维上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阶段。随着信息化技术地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其中初中历史教学也不例外,也开始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板书不一样的就是,它可以图文并茂,画面栩栩如生,使人身临其境。在历史教学中巧用电视、电影录像剪辑、微机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能给学生以生动、形象地感性认识,这对于激发学生兴趣,促进积极思维,会产生积极作用。例如,在讲到我国的解放战争时,教师可以事先下载好相关影片,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放映,学生们除了能够学习到书本上的知识,而且还能够身临其境,这就大大地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教师在放映的同时,再穿插讲一些背景知识(主要为课本上的知识),这就能够使学生们不仅能够从心灵上得到愉悦,也能够在愉悦的同时,学到课本上的知识。

3.利用语言情境,激起情感交流

初中历史课本中有很多历史场面,其中战争场面就是一个方面。对于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而言,教师仅仅是照本宣科似的将这些场面读一下或是介绍一下。初中历史情境教学,需要教师能够充分地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历史场面进行再现。例如,在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大战时,教师可以运用这样的生动语言进行讲述:“致运舰在激烈的海,战中勇往直前,多次中弹,船身严重倾斜,最后不幸中鱼雷,全舰将士壮烈牺牲,在即将沉没之时,随从扔给邓世昌一个救生圈――望能挽救他的生命,可是他因全舰俱没,义不独生,摇手拒绝,这时他养的‘太阳’犬,叨住他的肩膀,不使他下沉,邓世昌毅然揽住爱犬,一同沉默在黄海的波涛之中。”这不仅能够增加课堂的情境气氛,更能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操。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加强初中历史情境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体现在:(1)通过创设情境,可以开辟学生主动发展的现实途径;(2)“以情育人”,可以实现育人目标与教学目标的有机整合。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2

随着教学现状不断地发展、改革和创新,初中历史学科在教育理念、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也发生了较大的改观。可是,最近几年的初中历史成绩在中考比例中总是变化无常,作为历史老师,我们不得不努力地去适应现行的教学现状。以下是我个人对初中历史学科在教学中的几点看法和分析,希望对广大同仁的教学工作能有所帮助。

一、历史教学的现状

1、初中历 ……此处隐藏12518个字……己准备西域的物产,葡萄、核桃、苜蓿等。表演时,他们的演出是那么的投入,汉武帝想通西域时的急切心情,张骞的刚毅与勇敢,西域各民族的热情与好客,匈奴的强悍与凶猛都通过学生的表演栩栩如生表演历史剧这种方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展示了学生的表演才华,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个性与能力都得到了挖掘与升华,保持了学生学习的旺盛热情。

类似上述形式的做法还有许多,如带学生去花洲书院参观,举行历史图片展,展开社会调查,在此不一一列举,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既保证教学内容按期完成,又能开展如此多的教学活动呢?我的做法就是合并课时,鼓励学生课前预习,把更多的准备工作放在课余时间去完成。既保证了教学时间,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12

历史学是一门科学。史学家夏曾佑先生说:“智莫大于知来。来何以能知。据往事以为推而已矣!”蔡元培说:“历史者,记载以往社会之现象,以垂示将来。吾人读历史而得古人之知识,据以为基本,而益加研究,此人类知识之所以进步也。吾人读历史而知古人之行为,辨其是非,究其成败,法是与成者,而戒其非与败者,此人类道德与事业所以进步也,是历史之益也。”可见前辈们对历史的重视。

历史连接着过去,揭示着未来。历史的作用很大,怎样教好历史,需要教师长期的钻研和思索。通过这次培训对我个人的综合素质、业务水平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业务能力也有很大提高。通过培训我觉得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实现历史高效课堂目标。

过去,我们经常提倡课堂的有效性,如今我们更注重课堂的效率,更加注重如何实现初中历史优质高效课堂的目标,注重理顺教与学的'关系,注重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注重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在讲课时应当避免抽象讲解。如教授《鸦片战争》中“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两个概念时,学生觉得比较抽象,和头脑中的意识对不上号。对此,教师可以针对鸦片战争做一个周详的讲解,那时候中国政治经济正在起着变化.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独立自主,没用外权干预,清政府大权在握;鸦片战争后,不平等条约的屡屡签订让中国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遭受侵犯,一些主权丧失,这就是“半殖民地”。至于“半封建”,就必须从经济上解释,鸦片战争前,中国自给自足,统治中国的是封建经济,鸦片战争后,国外的商品源源不断涌入中国,同时资本主义应运而生,蓬勃发展,所以说,既存在封建经济,又有资本主义经济渗入,这就是“半封建”。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清楚了,有了明确的认识。

二、针对性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次能够把大量的教学理论和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并引用了丰富的课堂实践的案例,使我们对课改的新理念和理论有了一个初步的较为全面的理解。也有许多教师针对历史中考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和有效教学对策,这些对于指导我们有针对性地搞好中考复习有着现实意义和启发。

三、要加强交流合作,做好教研结合

面对不断发展的信息社会,作为教师,应加强自身培训学习,通过教学思想交流,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汲取了不少新观念,新方法,业务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在注重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多进行反思总结,形成教学思想,做一个科研型教师。

总之,历史课程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它具有引领和教化作用,我们每一位历史教师都肩负着非常重大的责任,教师们深深懂得: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付出多少汗水,就有多少收获。教学手段越丰富,学生学得越积极,获得知识的速度越快。相信通过教师不懈的努力,历史课必然在学生的心目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13

xx年9月14—16日,本人有幸参加了威海市骨干教师培训,培训期间聆听了几为教师的公开课,听候深受启发,获益良多。我们几个教师在和各区县教研员有意无意的闲聊中,我们聊起了如何听课的问题,眼见我们这班年轻人茫然的表情及渴求的眼神,威海市教科所懂主任将他多年来的经验概括成4个环节授与我们。虽然言简意赅,但却是金玉良言,我默默记在心里,并按照这几个环节去思考接下来的课。

一、挑战引入

懂主任说:“一节课开始五分钟,我便能听出好坏。”言下之意当然是指引入环节的重要性,突然想起一句话:“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引入环节能否巧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学习的动机。而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基础无法解决问题,产生认知冲突,有了学习的需求,学习的主动性便激发出来,可以说这节课已经成功了一半。

二、自主探索

懂主任在谈话中提到新课标的提出使整个教育界沸沸腾腾,但是不管教学形式如何变化,最关键是看学生是否能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的过程。

历史学习更多体现为自主探究解决模式,因此在教学地过程中学生必须发挥自主、分析等多方面的能力,主动地建构知识,才能理解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形成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方法解决类似的问题。

因此教师教学的过程要设计各种活动,使学生能通过动手、动脑、动口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各个活动的设计目的要明确,活动前的指导要具体,活动后对于学生的反思活动也要重视,并且善于总结,使学生明确通过这一活动要学到什么知识,学会什么能力,不能只停留在为活动而活动的层次,而要体现活动中的数学味。活动知识一个手段,不是最终的目的。

三、点拨提升

古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教学不能提留在传授知识,而应在学法的提升,只有掌握了方法,学生以后才能灵活运用、推理、迁移。

懂主任还提出“水泵引水”原理,他认为做为老师是否有“一桶水”去教给学生,还不如给学生“一瓢水”,像水泵一样引出源源不绝的水源来得重要。所以做为教师给学生的应该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更高层次则是在点拨提升时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在学习完之后,产生了一个个的问题,引导他们向知识的更深层次探究。

四、巩固应用

这一环节主要作用是检查、巩固、提升。除了基础题,还要有提高题,拓展题,使学生学习新知后,能迁移新知解决基础题;灵活运用新知解决提高题;综合运用知识,结合多种能力解决拓展题。在层层递进的题目中,学生从多个层面再次思考新知识,将新知与旧知建立联系,建构自身的知识系统,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历史。

该环节特别能看出一名老师的功底,因为他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知识点,设计不同的练习突破难点。教师还必须深知日常生活中的历史问题,在课堂上设计生活情境体现历史问题,将历史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以上是我对四个环节的一点思考,对于如何听课我还在不断的学习、思考。什么时候能够不就课论课,将注意力关注到学生的学习上,从对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上去思考一节课,那我就有进步了。

此次外出学习我的收获很丰富,但很多都只是一个念头,并未深思,其中我觉得最有意思的问题是:如何将教案变成教学预案?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13篇(推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