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一、设计意图:
《我要的是葫芦》写的是一个种葫芦的人因为没有治葫芦叶上的蚜虫,所以他的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从而告诉人们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课文的内容短小,蕴涵的哲理浅显。
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是学生会质疑的问题,因此教学时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因为他不知道事物之间的密切联系。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把以读促悟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文章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它是——小葫芦。(课件:葫芦动画跳出)咦,小葫芦怎么不高兴啦?(课件:葫芦不高兴)原来有的小朋友把它的名字叫错了。它叫——葫芦hú lu ,“芦”单独读的时候读lú,在“葫芦”这个词语中读轻声。(课件显示微笑的葫芦和加上拼音的葫芦二字。)齐读。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齐读课题,把它大声的叫出来吧。(师板书葫芦图)
3、小朋友喜欢它吗?想不想得到它?有个人也想得到它,并且还特意种了一颗葫芦,那最后他得到没有呢?为什么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我们赶快打开书,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两遍。
2、“秋天到,葫芦香,摘个葫芦大家尝”,我们来摘葫芦吧。
(课件出示词语)葫芦 藤上 细长 邻居
蚜虫 盯着 奇怪 自言自语
开火车读词语。
三、图文结合,自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孩子们,让我们带着生字词,走进课文,走进葫芦园!(课件播放葫芦生长过程的动画。)
2、美吗?说说你觉得美在什么地方?
3、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感受一下吧。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喜欢吗?你特别喜欢哪一句?(课件出示葫芦图和第一段)
4、自读第一自然段,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5、哪些词语你特别喜爱?“满”是什么意思?用“满”字说一句话。如池塘里长满了荷叶。老师还欣赏一个词“挂”。每次读到“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我仿佛看见挂在藤上的小葫芦随风摆动,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呢。《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水乡歌》教学设计(2课时)及反思《狼和小羊》教学设计《木兰从军》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册语文《可爱的娃娃》教案17 歌唱二小放牛郎《蜗牛的奖杯》说课《赠汪伦》教学案例评析《黑板跑了》教学设计查看更多>>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6、齐读,把我们把心中的喜爱读出来。(配乐朗读)
7、比我们更喜爱葫芦的人是——(种葫芦的人)。你从哪句体会到?
那个种葫芦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个别读。
8、如果你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你盯着小葫芦会说什么?
9、让我们带着心中的喜爱再美美地读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让葫芦在我们脑海里生根、开花、结果。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听出来了同学们太喜欢小葫芦了。可是……告诉你们一个不幸的消息:那些可爱的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课件:小葫芦变黄,落了)你有什么感受?
2、来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
3、男生女生比赛读。
(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我们学到这儿,你的脑海里一定出现了几个问号,葫芦为什么会掉呢?我们一起去读读第二三段。(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小提示:
1)我会读:用“——”勾出种葫芦的人所想所说的话。用“﹏﹏”勾出邻居所说的话。好好读一读。
2)我会说:同桌分角色练习种葫芦的人和邻居的对话。
2、用句话说说葫芦会掉落的原因。(生答师板书葫芦叶子图。)
3、出示课件勾画的句子,学生对照是否勾画正确。
4、看到叶子生了蚜虫,种葫芦的人怎么想的?请生个别读“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
5、在句子前面加上语气词“哼------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再读。
6、他又是怎么做的?(盯着)怎样看才是“盯”?请生做个盯的动作。
7、他又是怎样说的?(自言自语)“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请生自言自语的说说这句话。
8、加上动作读读这句话。
9、在他的热切盼望中,小葫芦慢慢变黄了,掉落了,邻居看在眼泪,急在心里,谁读读邻居的话。用焦急的语气读。用诚恳的语气读。
10、听到邻居的话,种葫芦的`人纳闷了,说了一句什么话?个别读。分组读。
(四)分角色表演。
1、同桌分角色认真练习“小糊涂”和“小机灵”的对话。一边读一边想象和体会。
“小糊涂”——种葫芦的人;“小机灵”——邻居。
2、分角色表演,表演时注意人物的动作、表情、注意说话的语气。
小机灵:哎呀,不好,你的葫芦叶子长虫啦!
小糊涂: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小糊涂: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小机灵: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小糊涂:什么?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3、抽同学上台表演。戴上“小糊涂”和“小机灵”的头饰。
4、采访活动:老师戴葫芦叶的头饰采访“小糊涂”。
唉,“小糊涂”别走,我是你种的葫芦叶,我对你有意见!你每天都来看小葫芦,可我们叶子呢,你从来没正眼瞧过。我身上长了那么多的蚜虫,你也不管管!为什么?
你只要果实,不管叶子,你会后悔的。不信听听小葫芦怎么说。(课件:小葫芦与叶子的对话 ……此处隐藏38957个字……的过程中,想一想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同位互相讨论一下。
11、谁来说给大家听?(边总结边板书:生了蚜虫——不用治 不听劝——虫更多了)
三.再读课文。
1、 下面请同学们拿起书,边听录音边小声跟着读一遍课文,好吗?
2、 齐读课文。
3、 学到这儿,你想对种葫芦的人说些什么呢?
4、 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
四.拓展活动:
1、那个种葫芦的人见到葫芦变黄落下,心里十分难过,他后悔当初不听邻居的劝告。第二年,他又种下了一棵葫芦,他会怎么做呢?
2、 出示小黑板:(笔头练习)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下了一棵葫芦。过了些日子,( )的葫芦藤上长满了( )的叶子,开出了很多( )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好多( )的小葫芦。有一天,他发现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这时,他想起( ),赶快( )。后来,小葫芦慢慢( ),一个个都长得( )。
3、 小结:在邻居的帮助下,种葫芦的人明白了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了事物之间是相互有联系的,改变了过去只盯着葫芦,不管蚜虫的做法,最终种出了他想要的葫芦。其实我们生活中也一样,当你有了小错误,别人提醒你时,你应当虚心倾听,及时改正,否则也会像种葫芦的人那样后悔莫及。
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挂图1
长满了绿叶—————生了蚜虫——————虫更多了
| ↗ ↓
| 不用治 ↗ ↓
教学挂图2
雪白的小花 不听劝 ↗ ↓
| ↓
| ↓
可爱的小葫芦——————————————变黄都落了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5学习目标:
1、会认“葫、芦、藤”等六个字,会写“言、每、治”等八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葫芦丝等实物,葫芦图片背后生字,生字卡片,磁性小黑板,磁铁,双面胶,两幅对比图,虫子,人图,句子对比纸条。叶子和果子关系图
教学流程:
一、出示课件,看图说话。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葫芦”。(了解葫芦的茎、藤、叶、花、果,认识生字“葫芦”。)
师:同学们看看老师手中的图片,这是什么?(葫芦)对,是葫芦。翻图片看“葫芦”两字。看,都是草字头,草字头和什么有关?(植物)葫芦是一种植物,它可以作为蔬菜食用,也可以用来作为工艺品用。比如:用来做葫芦丝,舀水的瓢等。它的用处可真大啊,你喜欢葫芦吗?(喜欢)!
葫芦用处这么大,你想要吗?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既然想要,那我们就要读出急迫的语气。再读两遍。
提问:这里面的“我”当然不是你们,是谁呢?他得到了葫芦吗?我们还是去看看这个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请同学们翻开课文,老师把这个故事读给你们听听,请你们把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圈起本课的生字,看老师是怎么读这些字的。
1. 老师范读,生圈字。
2. 读生字:同学们都把字圈好了吗?请在小组里把这些生字读一读——老师贴生字卡片——请你们一起来给生字注上拼音,师写生读——说说这些生字中哪些生字是相同的偏旁呀――“哇,盯,邻”分别和谁长得很像,编绕口令:哇哇哇,换个虫字旁就是蛙……
3.生字快点生快读——做一做,连线。
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一)看图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生字都会读了,老师请你们看几幅图画。
看到第一幅图,请问:你看到了什么?(一个人,葫芦,葫芦叶子)
那么你知道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写的就是这幅图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自然段吧。
这葫芦长得怎样呢?请你们画出葫芦长得好的句子。
相机板书:绿叶——开花——葫芦(可爱)
是啊,多么可爱的葫芦哇!这个人喜欢葫芦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盯,每天,都,几次”相机板画。是啊,这个人多么喜欢葫芦啊,那他一定会把葫芦照顾得好好的,一定会结出大大的葫芦来的,可是,事实是这样的吗?
(二)看图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这幅图上你又看到了什么?什么发生了变化?(叶子黄了,葫芦落了,人吃惊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一起看到第四自然段,读一读。
多可惜啊,多可惜啊,这可爱的葫芦落了!你能带着惋惜的语气再来读一读吗?
板书:落了
看看这个人也很吃惊,这个人不是很喜欢葫芦吗?他怎么让葫芦就这么落了?是什么原因呢?(有虫子)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
哦,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请同学们小组里读一读二三自然段。
出示句子“他自言自语地说: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你觉得哪个句子好?为什么?(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个人看到了虫子爬在叶子是不在乎的。)相机板书:生虫子
出示句子: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你觉得哪个句子好?为什么?(第一个句子好,反问句加重了语气,更加证明了这个人的.无知)相机板书:不治
这个人要的只是什么?他认为什么不重要?(他认为叶子不重要)
那叶子真的是不重要的吗?演示植物的叶子跟果子的关系图。总结:是啊,一株植物要想长大长好,是要经过生根,发芽,开花才能结出好果子的,如果光重视结果,而忽略了中间的过程,是不可能的。我们再来劝劝这位只想要葫芦的人吧。分角色读。师旁白,男生读这个人的话,女生读邻居的话。
同学们,刚才你们读完,老师就突然想到了一个故事,跟这个故事很像:有个孩子叫丁丁,他天天嚷着,我要考一百分,我是全班第一,可是,上课的时候他却不认真,要做的作业经常不做完……
你们来猜一猜后来他能考全班第一吗?为什么?总结,要想成功,是少不了每一点一滴的努力的!谢谢今天这篇课文教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让我们再一次去品味这个故事吧!!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个故事吧!
四、发散思维,拓展延伸。
1.总结板书: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古时候有个人种了一棵( ),葫芦长叶,开花,结出了( ),后来葫芦的叶子上( ),这个人不去( ),最后葫芦都( )。
2.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人经过了此事之后,他会学聪明吗?如果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叶子上又长了虫子,他会怎么做呢?
五.作业
1.读课文,复述这个故事
2.复习生字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开花 ↗可爱
绿叶↗ 不治 ↘葫芦
————→ ↘黄、落
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