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14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吨的认识》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11吨的认识。
教学准备
课前调查吨的有关信息,并摘录下来;搬一搬一袋水泥或一袋大米,并看一看它有多重。
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目标确定
“吨的认识”是人教版课程标准教科书第五册的教学内容,教学的对象是第一学段的三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正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然而“吨”这个非常大的质量单位,远远的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怎样将“1吨”这个抽象的事物,以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拉近1吨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是我进行教学设计时思考的主要问题,也是这堂课的重点与难点。基于以上认识,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吨的`观念,知道1吨是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化聚及学会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收集信息、课中汇报、提一提、算一算、估一估、理一理等方法来探索“吨”的有关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策略选择
本节课我力图让学生通过互动交流、自主体验的方法,逐步建立1吨的观念。为此,我采取如下教学策略:
1、沟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联系生活,贴近生活,从而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通过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课中的体验活动、解决实际问题及举例等活动,让学生自己从中发现生活与吨的密切联系。即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注重让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的过程
根据课改精神,现在比较提倡的学习方式是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所以在本节课中,我打算让学生通过提一提、算一算的方式初步感受1吨。接着我又让学生通过估一估、算一算、说一说的方式进一步感受1吨的重量。最后通过理一理、说一说的方式让学生沟通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在各环节中,我将重视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促进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他们经历“体验——感悟”的过程。
3、让学生在合作互动中,构建“展示自我成就”的舞台
在本节课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合作互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整个课堂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设计意图
一、引入
(一)汇报收集到的信息
1、学生汇报;
2、教师补充:
800瓶大可乐重1吨
一只大象重7吨
一艘大货轮可以运货4800吨
火车车皮载重量是60吨
3、刚才我们汇报的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揭示:通常计量较重或大宗的物体的质量可以用吨作单位】(板书:吨)
(二)吨在国际上,我们用“t”来表示,比如(出示桥梁图片),问:在这幅图中,你能找到吨吗?如果这辆卡车加上货物一共重13吨,能开过去吗?
(三)关于吨,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展开
(一)试探学生的已有基础
师:1吨到底有多重呢?(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时板书)
(二)提一提
1、让全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轮流提一大桶矿泉水。
2、完毕后,问:“你们觉得这桶水怎么样?”“再给你加一桶,怎么样?”“如果再加10桶呢?”“50桶呢?”
3、学生猜这桶水的重量(猜后,教师出示精确的重量:20千克)。
(三)算一算
1、50桶这样的水重多少千克?(板书:1000千克)
师:那也就是说这50桶水重1吨。
2、形成关系式1吨=1000千克
(1)读关系式;
(2)那也就是说:1000千克=1吨
(四)估一估:
1、师:下面请大家放松一下,我们一起做个游戏,这个游戏要小组合作,要求:
(1)问问你的同桌有多重;
(2)同桌之间互相背一背;
(3)估计一下几个同桌合起来大约重1吨?
①学生活动;②汇报;
2、师:昨天同学们回去之后,都称了体重,老师算了一下,你们的平均体重大约是25千克,几个同学合起来大约是1吨?我们班有多少个同学,再加几个同学大约重1吨?
(五)举一举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质量合起来大约是1吨呢?(学生举例)
假如学生有困难,教师出示下述材料让学生从中任选一题进行计算。
1、一袋水泥重50千克,()袋水泥的重量是1吨。
2、一头黄牛的重量是500千克,()头黄牛的重量是1吨。
3、2袋食盐重1千克,()袋食盐重1吨。
(1)学生独立计算
(2)小组里交流,并校对。
(3)全班交流,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4)回顾:哪些物体的重量大约是1吨?
(六)理一理
1、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吨,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了哪些质量单位?请大家把这些学过的质量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理一理。
反馈之后,教师问:“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千克和克呢?”
2、师:通过刚才的整理,哪个单位最重?最轻的是____。
(七)填一填
1、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1)卡车载重4()。
(2)小明体重35()。
(3)一块橡皮的质量是8()。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
九年制人教版第五册《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通过不同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建立对吨的认识,认识吨与其他重量单位间的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到进行简单的化聚的计算。
过程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利用迁移和对比来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应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此处隐藏18241个字……自主学习,汇报结果: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不难,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让学生组内交流,班内集体说理、说方法。
【设计意图:进率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反馈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
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块橡皮重约10()
(2)1头猪重约120()
(3)1袋水泥重约50(),1拖拉机水泥约重2()。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独立完成练习第1题。
这是一组连线题,通过此题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吨的感受。可以采用先独立连线,再交流的方法进行。
2、做一做的第2题。
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6台重300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
可以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只要这辆车装的机器不超过XX千克也就是2吨就可以。
3、改错(小明的数学日记)。
今天是星期日,早上,我吃了两个100千克的肉包子,然后就和妈妈一起去市场买菜。
市场上的物品可真多啊!看得我眼花缭乱。我和妈妈转了一大圈,一共买了1克香菜,2吨西红柿,3千克鸡蛋,1千克白菜和500千克肉。我和妈妈拎着这些东西累得满头大汗。
【设计意图:边讲边练,讲练结合,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作业
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节水方法?
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1吨=1000千克
3吨=3000千克
6000千克=3吨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13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猜测、推理及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使学生真正感知数学取之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学会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训练
2、填一填。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曹冲称象。
2、课件出示一些以“吨”为单位的物体及其相应质量有关资料的介绍。(板书课题)
教师提问: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小组合作讨论)
教师指出: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计量比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符号“t”表示。
三、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1、体验1吨的重量,课件出示课本第31页主题图。
一个同学的体重是25千克,背一背什么感觉?40个有多重?(小组合作讨论)
得出1000千克是一个很重的质量,数学上规定用1吨来表示1000千克,即1吨=1000千克。
2、谈话:在了解1吨有多重之前,我们再来解决一个问题,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列式:100×10=1000(千克)即1000千克=1吨。
3、即时训练(课件示)。
4、小结。
四、巩固应用
1、填数。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集体反馈,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猜一猜。
3、小动物过桥。
4、我会填。
5、判断。
6、读一篇日记,再回答提出的问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吨的认识”是人教版第五册第3单元的知识。本课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在本节课教学时先通过故事和欣赏图片引出“吨”的概念,让学生知道“吨”这个质量单位的产生是生活的需要。
在讲授新新课时,让学生抱一抱朋友,再次感受到千克与吨的作用,假如把全班同学平均每人的体重看做是25千克,几个这样的同学合在一起大约重1吨,由此得到了吨与千克化聚的方法,在这样的感受中生成了新知,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
本节课的练习设计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兴趣。如在练习中出现的一篇有趣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日记,由于单位的错用闹出了一系列的笑话,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已经哈哈笑。做这样的练习既有趣又联系生活,同时也巩固了新知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积极性。而在小组合作方面,大胆放手,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去思考,去创造。另外,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也让学生感到很好的可视效果。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14(一)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在操作活动中感受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初步建立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衡器称物体的质量。
2.学生能够在观察、操作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增强估计能力。
能用适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质量,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质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3.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获得积极地情感体验。
(二)学习内容
1、基础性学习包
(1)克、千克、吨的`认识。
2、开发性学习包
(1)实物称重。
(2)奇妙的动物世界。
(3)82页你知道吗?
3、拓展性学习包
(1)自己寻找生活中质量单位的广泛应用并做好统计。
(2)丰收园。
(三)整合点说明
1、学科单元内整合:本单元仅一个信息窗,由于千克在生活中比较常见,所以将千克的认识放在最前面学习,再者是克的认识,最后是吨的认识。
2、学科间整合:《科学》动物的学习,有关生物知识可以在本单元做铺垫引入。
3、学科与学校特色课程整合:体育课上铅球、垒球等的重量与本单元知识相结合。
4、体验式活动:在课堂中搞一次以质量做对等交换的“买卖”活动。
5、课时安排:本单元学习共安排3课时。
注:学生针对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类,教师借助这一情境积极引导学生提出合适的问题,因千克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常见,所以先探究1千克有多重,再探究1克有多重,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框架,对于接下来的学习也是大有裨益的;通过调换顺序,实现了千克和克学习的课程整合,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