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蜻蜓教学反思

时间:2025-08-16 11:41:07
红蜻蜓教学反思

红蜻蜓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红蜻蜓教学反思 ,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红蜻蜓教学反思 1

一、教材分析:

《红蜻蜓》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环球采风当中的第三课,歌曲为三拍子两乐曲组成,节奏明显,旋律优美抒情。四年级的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能力较低年级学生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强,因此应该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本节课我以节奏为切入突破点,解决歌曲演唱时的难点,通过学具“红蜻蜓”来帮助学生换气以及运用力度变化演唱歌曲,以画面结合动作帮助学生记忆歌词。我力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音乐诸多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与增强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红蜻蜓》感受歌曲优美、深情的情绪。

2、初步学唱两声部合唱歌曲《红蜻蜓》的第一段歌词。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体会声部间的相互配合,感受并表现和声的美。

三、教学重点:歌曲《红蜻蜓》第二声部的学唱

四、教学难点:歌曲两声部的合唱

五、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子琴、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激兴导入】导入新课: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这个歌曲的名字,就叫做红蜻蜓,它是一首在日本广为流传的歌曲,歌曲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和红蜻蜓之间的童年故事。接下来就由我讲给大家听

【寓教于乐】学唱歌曲(第二声部)

1、教师深情地演唱歌曲《红蜻蜓》,并揭示课题。

2、听赏录音版本的歌曲《红蜻蜓》聆听要求:

A.歌曲的情绪?

B.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为什么?

3、出示歌谱:提问:歌曲有几个声部?什么叫合唱?

解释: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声部同时演唱的形式,叫合唱。

4、复听(录音)歌曲《红蜻蜓》,提问:二声部的歌曲与单声部的歌曲相比,听赏效果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深情回忆童年趣事的的意境,以及了解相关的知识。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乐段歌词

6、学唱低声部第一乐段歌词,要点:音准、一字多音、气息、速度、力度等

设计意图:初步学会歌曲低声部的演唱

7、复习歌曲第一声部的第一段

8、合唱歌曲的第一段

A.请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交换演唱)

B学生分声部练习: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两声部歌曲的`合唱学习,体验二声部合唱歌曲所表现的音响与和声效果,学习合唱知识,练习二声部合唱技能。

【练习巩固】

1、换气处理

师:同学们看一看歌曲有几处换气记号?拿出小蜻蜓,让它来提醒我们换气。

生:寻找换气记号

拿出蜻蜓做动作提醒换气

2、旋律线、渐强渐弱记号

师:红蜻蜓是按照怎样的路线飞的?让我们带着小蜻蜓唱起来吧,小蜻蜓飞的低的时候弱声演唱,飞的高的时候声音强一些。

3、、完整演唱歌曲

4、师:刚才我们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的演唱叫做渐强,渐弱,在歌曲中用这样的符号来表示。我们按照音乐记号的提示来完整的演唱歌曲。

师:歌曲的演唱形式都有哪些?红蜻蜓这首歌曲我们都可以运用哪些演唱形式?我们就运用这样的形式一起来演唱这首歌。

生:找出适合表现歌曲《红蜻蜓》的演唱形式。

1、独唱(男、女)

2、齐唱

【完美结课】

教师小结,提出表扬。

【教后反思】

在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歌曲的曲调美和情景美,创设意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和表现歌曲的艺术美。学生对这首歌曲的喜爱程度是我课前没有想到的。他们审美感受力强,歌曲演唱优美动听,两个声部的配合协调。我想,这不仅是因为歌曲优美,更重要的是挖掘了歌曲的美,学生感受到了美,从而表现了歌曲的艺术美。

红蜻蜓教学反思 2

【案例再现】

师:播放音乐

生:听音乐拍手进教室,师生问好。

师:指导学生发声练习《樱花》

生:用“lu”模唱旋律。注意声音自然柔和。

师:你对这首乐曲的曲调有什么感受?它是哪个国家的乐曲?

师:播放乐曲旋律《红蜻蜓》.

提问:这首乐曲和《樱花》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聆听歌曲《红蜻蜓》范唱

提问:歌曲让你产生什么感受?

表达了什么内容?

师:歌曲由日本作曲家山田耕筰采用诗人三木露风的一首回忆童年情、景的诗谱写而成的。3/4拍曲调非常优美抒情,歌词将美好童年的生动情景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令人难以忘怀。通过“我”在晚霞中看到的红蜻蜓而引起的回忆,亲切而又深情地抒发了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

生:再听一遍。

边听边划拍,感受歌曲的节拍特点。

师:歌曲有几个声部?

生: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学唱二声部曲调:

师:教师分别范唱、范奏二声部曲调。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唱稳、唱准。

生:用指挥图式边划边轻轻哼唱各自曲调,二声部学生分别学习曲调。

用“呣”唱二声部合唱,相互倾听效果。

师:1、复习力度记号。

2、按歌曲标的力度记号来演唱

3、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还有其他处理方法吗??

4、有感情地回忆当年的童年情景,触景生情地表演

师:拓展回忆起童年时唱过的歌曲,填上歌名并唱一唱,互相交流,共同回忆童年的好时光。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湘版五年级下册的音乐课,上课的内容是学唱日本歌曲《红蜻蜓》,该歌曲优美动听,深情自然。在日本几乎家喻户晓,传说是一位日本小女孩对自己童年生活美好的回忆。我预料这一定是气氛活跃而又和谐美好的一课。但是,在第一个班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给我的感觉却是这首歌不那么好听了,孩子们学是学会了,却唱的拖拖塌塌毫无美感。歌曲是优美的,但我却发现,这么优美的歌曲却没有被学生优美的表现出来。是那个环节出了问题呢?课后我寻思着……这时,有一个小女孩拿着书问我,“王老师,书上歌曲谱子上面那些大于小于符号是啥啊?”我突然意识到是不是问题出在这儿呢?这首歌上有许多的渐强渐弱的符号,还有唤气及延长记号。这可都是知识技能啊,在备课时,我特意的`避开了这一点。深怕踩了强调“双基“的地雷。可是,效果却如此一般,这么优美的歌曲却没有唱出优美的感觉来,这是为什么呢?于是,我在第二个班里稍微说了 ……此处隐藏2663个字……

二声部合唱.“唱的不错,下面我们分声部演唱这首歌曲好吗?”(全班分两组来演唱歌曲)

情境练习.“那么我们请几名同学饰演蜻蜓,一组同学饰演水草,一组同学饰演水波来唱好吗?”

“同学们,一首《红蜻蜓》带给我们如诗如画的意境,下面我们欣赏着音乐动话来演唱一遍好吗?”

四、完美结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红蜻蜓》这首歌曲的学习中回到了美丽的童年,请同学们刻后写一篇童年趣事的短文,下节课我们交流一下。下课!

教学反思:在教学歌曲的过程中,设计的不理想,教学单一呆板。短短的一首歌曲,浪费了太多时间在教唱上。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听音乐自学第一声部,而我不仅没给机会让学生自学,还犯了“填鸭”式的教学大忌;其次两个声部教学太杂乱,老在高声部、低声部中游走,高声部还没巩固好,就教学低声部,以致在和声时学生根本不能将两声部和谐演唱下来。所以这节课没能达到主要目标。没能将歌曲的情绪很好的传达于学生。这首歌的优美之处没能应用资源很好的展现出来。一节课下来就是我教,学生跟唱,我也没有范唱过,以至于学生没能好好掌握歌曲的演唱情绪。提示语不明确。在听音视唱部分,我出示的简谱上没有蜻蜓,却让学生猜出是那只蜻蜓在唱歌,导致学生和听课老师不知所指,以致学生回答不出。

红蜻蜓教学反思 7

《红蜻蜓》是四年级第五课《童年的回忆》中的一首学唱歌曲。是一首在日本广泛流传、妇孺皆知的儿童歌曲。也是在我国少年儿童中传唱很久远的儿童歌曲。歌曲以第一人称的写作手法,通过“我”在晚霞中看到的红蜻蜓而引起的回忆,亲切而又深情地抒发了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

此歌曲是一首两声部的合唱歌曲。要让四年级的孩子把歌曲唱得和谐、统一,并能够唱好歌曲,是有一定难度的。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首先,聆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接着复听歌曲范唱,让孩子们模唱歌曲的第一声部。通过聆听和模唱,大部分孩子就能够演唱第一声部的歌曲了。又通过多次跟琴练唱,第一声部演唱就很快掌握了。接下来聆听歌曲伴奏,重点聆听记忆第一声部的曲调,让学生们模唱这一曲调。因为他们已经学会了第一声部的歌曲,所以,很快就唱会了第一声部的曲调。为了加深他们对第二声部曲调的印象,继续聆听歌曲伴奏,并在他们聆听伴奏的同时,我跟着演唱第二声部的曲调,接着跟着我的范唱,演唱第二声部曲调,跟琴多次练习后,我们师生合作,请学生们演唱第一声部曲调,我演唱第二声部曲调,相互交换练习,这样和谐的二声部就“诞生”了。接着分小组填上歌词合唱歌曲,我以为孩子们能够掌握的,可是这次演唱,合唱变成了齐唱,孩子们唱着唱着就都回到了第一声部。又进行了反复练习后,终于可以“合唱”歌曲了。

课后,我反思了这堂课的教学:

先入为主,是人们的习惯,所以,在学习歌曲时,应该先学唱第二声部,把重点放在第二声部的学习上就好了。而且在两声部歌曲的学习中,歌曲的第一句是唱好二声部的关键,应重点练唱。在今后的教学中,积极探讨合唱课的教法,让我们的音乐课堂,能够传出更加多样、丰富的歌声。

红蜻蜓教学反思 8

《红蜻蜓》是一首日本的儿童歌曲,也是传唱已久的一首歌曲。全曲短小,曲调优美抒情,用三段歌词将美好童年的生动情景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令人难以忘怀。并通过“我”在晚霞中看到的红蜻蜓而引起回忆,亲切而又深情地抒发了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

本首歌曲虽然短小,容易学唱,但因是两个声部的.合唱歌曲,况且此歌曲中包括了不少的音乐知识—中强、弱、渐强、渐弱以及换气记号,要想按照这些符号唱好歌曲不太容易,因此我把重点放在了歌曲处理上。

首先聆听歌曲范唱,接着为了激发学生们学唱歌曲的兴趣,我请本年级被称为“钢琴小王子”的洪靖舜,上台来弹奏本首歌曲的变奏,接着再次聆听歌曲范唱,紧接着随着我的弹奏模唱歌曲,进而按照歌曲上的音乐符号分声部视唱歌曲旋律。在此活动环节中,我首先范唱,然后再让学生们跟我模唱,并且与他们合作,以接龙的形式,完整地模唱。最后分小组、分声部,一边划拍一边填唱歌词。多次练习后,再跟着伴奏完整地演唱歌曲,并要求他们边唱边展开丰富的联想:黄昏、晚霞、竹竿尖、蜻蜓、飞翔等,最后再次跟伴奏分声部演唱歌曲,并模仿蜻蜓飞行的动作,边唱边做律动。和谐的歌声,优美的律动,好像一只“停歇在那竹竿尖上的红蜻蜓”,美极了!

红蜻蜓教学反思 9

这首歌曲是一首在日本广泛流传、妇孺皆知的儿童歌曲。是由日本作曲家山田耕笮采用诗人三木露风的一首回忆童年情景的诗谱写而成的。歌曲的和声色彩非常浓厚。虽然短小,但曲调非常优美抒情,三段歌词却将美好的童年的……

这首歌曲是一首在日本广泛流传、妇孺皆知的儿童歌曲。是由日本作曲家山田耕笮采用诗人三木露风的一首回忆童年情景的诗谱写而成的。歌曲的和声色彩非常浓厚。虽然短小,但曲调非常优美抒情,三段歌词却将美好的童年的生动情景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另人难以忘怀。

导入部分从学生喜欢的动画片人物着手,奥特曼、叮当猫、一休哥、柯南,让学生回到了小时候看动画片的美好情景中去,并问问他们知道这些动画人物都是哪个国家制作的。学生很快说出是日本的。

通过上面的导入激起了学生想要去看看日本是什么样的国家的心情,但我并没有就让他们之间去看日本的风光,而是用柯南带他们去闯关的'游戏带他们在解决了歌曲的难点(音准、节奏)后再去让他们欣赏日本的风光,背景音乐用《红蜻蜓》,让学生对歌曲有个初步的印象。这样既让学生情绪高涨有激起来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在解决节奏难点时,直接用歌词读节奏,学生很容易就能掌握附点节奏。音准难点时,我采用了音阶与柯尔文手势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的带学生唱准五度、六度音程。然后再带歌词唱,但要提醒学生注意一字多音的地方。这样学生就能很轻松的解决难点了。

歌曲教唱部分,我采用了师生接龙、老师范唱学生跟唱、视唱听唱相结合的方法。在歌曲处理时让学生加力度记号,根据歌曲旋律的走向,旋律上行做渐强、旋律下行做渐弱。

拓展部分让学生听辨不同版本的《红蜻蜓》。听辨出独唱、合唱、齐唱。

整节课学生的情绪比较高,回答问题也比较踊跃。我觉得这节课主要是一首回忆童年的歌曲,但最后好像学生只记得它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了。做为音准的训练,难度有点大了,可以用歌曲的第二行的谱做为音准训练。歌曲的教唱环节有点形式单一了,可以多进行男女生分角色唱、分组唱、领唱加齐唱等。歌曲处理时,不要单单从旋律线的走向来加力度记号,而要从歌曲的歌词出发,带学生理解歌词的意思,并用一些图片或音乐之类的配合学生理解童年的意义和对童年的美好的回忆。

从而用情带声,用心歌唱,唱出歌曲的美的意境和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拓展环节的合唱音乐剪点一些,时间太长学生听的有些没耐心了,也可在听的时候带学生做一些律动。

音乐课堂教学是艺术教学,而艺术教学就更需要讲究教学的艺术性,以体现艺术的美、教学的美。民主、平等、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也是相当重要的。在今后的日常教学中我将继续改进,还要多思考、多学习,力争把自己的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红蜻蜓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