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塑生命的人教学反思

时间:2025-08-02 13:53:11
再塑生命的人教学反思

再塑生命的人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再塑生命的人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再塑生命的人教学反思1

《再塑生命的人》是一篇叙事散文。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1、积累“企盼、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等词语;

2、分析海伦·凯勒与莎莉文老师的形象;

3、认识“再塑生命”的含义。

一上课我先检查预习情况——挑写字词。让徐振宇上台写,其他同学在本上写。不出所料,这次徐振宇虽然写错的还不少,但却没有像前几次一样错得一塌糊涂。这是一个语文基础不好又不够认真的男孩,为了促他进步,两周来上课我都有意识的挑选他回答问题。订正后让他课下单独抄写一遍巩固巩固,一切都急不得。

接下来让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海伦·凯勒的资料。举手的学生很多,看来预习时都去搜集了。薛天阳,班里倒数第一,今天破天荒的把手举得特高,身体都好像要站起来了。那就让他试试吧,好不容易举次手。薛天阳异常的紧张,手有些抖得拿着一个卡片开始读,声音里充满了兴奋。“她,一岁零七个月,突患急性脑充血,成为一个集盲、聋于一身的残疾人!她,精通英语、德语、法语!她,曾经就读哈佛大学!她,先后完成十四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她,是美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她,被誉为“美国英雄”!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评价:19世纪最使人感兴趣的人物就是拿破仑与海伦·凯勒。”他刚说完,学生们不由自主的鼓起掌来。海伦·凯勒创造了一个奇迹,我们今天也算见证了薛天阳带来的一个奇迹。赶紧的表扬,这一节课我发现薛天阳学的格外认真。真希望以后能更多的看见这种情景,真期待他能每天进步一点点,哪怕一丁点。

第三步,思考文中回忆了莎莉文老师的几件事,目的.是继续教学生学会概括事件,方法是:谁干什么(人+事+结果)。由于前面学习魏巍的《我的老师》刚训练过,学生的解题格式掌握了,但语言组织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第四步指导学生探究:

1、读了本文,你认为莎莉文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海伦是怎样的一个学生?

2、“再塑生命”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全文来看,海伦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有哪些?通过这两个问题感悟主旨。

最后的环节是拓展学生思维,寻找生活中那些克服自身残疾刻画出完美的人生的榜样。如贝多芬、张海迪、富兰克林·罗斯福、奥斯特洛夫斯基、霍金等,让学生明白在生命中有许多不幸,但一个人如果有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与命运抗争,就会化作一双隐形的翅膀,用行动谱写生命的最强音,创造出生命的奇迹。

一节课下来,学生对莎莉文老师的爱心和富有艺术的教育有了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在字里行间品味了海伦对莎莉文老师深厚的情感,感受到了海伦坚毅的精神,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不足在于课堂读的时间少,应把朗读贯穿在整个教学当中,在反复的诵读中完成对文本的剖析。

再塑生命的人教学反思2

《再塑生命的人》是一篇叙事散文。在整节课的设计中,我紧紧围绕中心来安排设计环节,由整体感知莎莉文老师的三件事,到对人物形象的挖掘,以及对文中海伦.凯勒精神品质的探究,情感的体验,都在力求实现教学目标中的三维目标。并把教学的重点安排在体会文章的思想意义上,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情感上的熏陶。本节课的容量很大,为了在45分钟之内完成教学任务,我以“是谁创造了奇迹”为切入点,安排了环节。一节课下来,学生对莎莉文老师的爱心和富有艺术的教育有了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在字里行间品味了海伦对莎莉文老师深厚的情感,感受到了海伦坚毅的精神。但本节课也有很多的遗憾。课文篇幅很长,虽然在课前学生进行了充分的预习,但是在把握人物的形象和感悟情感时,学生对于文本的探究还是不够深入。我想,在问题的设置上,还应该更明了,透彻一些,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在课上还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地阅读文本,在字里行间感悟人物和情感。把朗读贯穿在教学当中,在反复的`诵读中完成对文本的剖析。

另外,在教师课堂用语上,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对学生的回答不应该苛求和老师的答案一样,应该尊重学生的解读,做适当的引导。每一次新的尝试,都会让我又一次重新审视自己。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上,我会继续用心探索,争取让每一节语文课都成为精品。

再塑生命的人教学反思3

在今天的语文课上,我在七年级一班上的《再塑生命的人》这一课,课堂上,我提问了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结果让我很是吃惊,有些学生竟然没有写对几个。对此,我进行了深深地思考,学生已经预习过了,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没有认真预习。因为,只要态度认真,字词是都会学好的。

如何让学生认真起来呢?首先要严格要求;再就是及时检查;还要加上对检查的结果采取措施。否则,时间长了,学生就不在乎了。

今天,在课堂上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真的让人感到糟糕极了。即使是搞形式也做不到,组长也没有起到组织作用,结果也没有讨论出来什么问题。对此,也是由于在平时老师的要求不够,同时也没有训练好。所以,要想搞好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合作学习达到一个好的.效果,就必须在平时认真对待,让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学生是很脆弱的,作为班主任,在处理学生问题上,必须讲究方法。切勿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再塑生命的人教学反思4

今天上了《再塑生命的人》一课,在教学过程中,我就发现课程难以推进下去,细细思来,除了准备不充足之外,更主要的是问题设置太难。

我最初的设想是这样的:课前布置学生默读课文,收集问题,上课时直奔主题,聚焦几个学生提出的重点问题进行全班研讨,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同伴智慧,共同解决问题。这是我理想中的“我学·我思·我研讨”。接着,将我认为重要的而学生又没有关注到的通过“我关注·你研讨”来解决。再让学生概括学到了什么。然后,小结: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又未尝不是“再塑生命的人”?“职业生病,业务在写作”的史铁生,用顽强意志谱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音乐巨人贝多芬,“孔雀皇后”邰丽华……他们,又何尝不是再塑生命的人?我们在这里认真学习,不也是在再塑生命吗?(如果到了,就下课;如果时间有剩,那就过渡一下:再塑生命,让我们从一笔一画写好中国字,一字一句说好普通话开始吧——读课后字词两遍,作为巩固作业,并布置课外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昨天,我利用这种教学思路上了《窃读记》,感觉课堂气氛很热烈(问题学生写在黑板上,作为板书),同学们提出了很多的问题,但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很快就解决了,我以为这样的教学流程可以实施。今天上午在19班试教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一开始就卡住了,所以,我又重新改了 ……此处隐藏7297个字……和翟孝伟是继“千手观音”之后又一次演绎了一段美丽的神话。《牵手》是一个令人感叹,感动,感奋的舞蹈。学生们被这些残缺的生命创造出来的成功感动着,领悟着爱与生命的真谛和价值。

四、情景体验,触及爱与生命的灵魂

真正的爱与生命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传授技能的教育,而应该是触及心灵的教育,是感染灵魂的教育。因此,生命教育必须通过体验教学来实施。只有这样,才能理解自己和他人的需要和处境,进而学会珍爱自己、体谅别人、学会与别人相处。

在本课中,我让学生在一种假设的.情况之下,感受到生命的可贵,以及明白自己最想珍惜的是什么。“假如你只有三天光明,你将如何度过那宝贵的三日?”在这个情景问题的设置下,学生们把自己目前最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表达了出来。让我很受感动。虽然问题设置的有些残忍,但是恰恰这样,才让人倍感珍惜有拥有的一切。

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引导学生关注和尊重生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们教师的责任。文中的莎莉文老师,是我的偶像,因为她对海伦凯勒付出的耐心、爱心以及富有教育的艺术,都是我在工作中应该学习的地方。反思我们的教学,更应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让每一个学生的生命都更加的美丽。一节课下来,也有些许不足之处,还需要在日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再塑生命的人教学反思15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学生通过自读,探究归纳人物形象。

3、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设计因素】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交流中,让学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情。主要是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另外还有声情并茂的朗读方法;运用泛读、精读搜索信息的方法;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阅读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文章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

本节课以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为教学理念,通过活动、小组讨论等形式,力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整个模式为引导激趣,感知课文理解“生命”之美。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学生感受和以介绍作者导入新课。(大屏幕显示)

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七岁时,安妮·莎莉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在安妮·莎莉文的帮助下掌握英、法、德等五国语言。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老师》、《我的生活》等。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生发言。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整理,概括的能力。

2、检查预习字音、字义。(屏显)

3、品读。

找出文中认为美的词语、句子、段落,分析美点或所具有的深刻意义。美读句子、段落。

(要求学生先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然后在文中找出体现海伦心理的句子进行朗读,体味语言。)

三、整体感知

1.在莎莉文老师来之前,海伦的生活原貌是什么样子的?

2.莎莉文老师给海伦带来了什么?她都教会了海伦什么?海伦学会后的感受如何?

(进一步培养学生整理,概括文字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文字,在文学中寻找证据,分析问题的能力。)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四、问题探究

1、莎莉文老师出场前铺垫了哪些内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为什么海伦凯勒称莎莉文老师“再塑生命”的人?

(对于以上两个问题的设置,主要是对学生相对学生难以突破的难点,进行探究。才用的实施步骤是: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小组汇报这样的步骤来完成,在这期间,教师的适时引导不可或缺,引导不是替代学生思考,不是诱导学生片段式的回答,而是把握思考点,引导方向的确立是教师课堂预设的关键,而不是现场的临时发挥。)

五、概括人物形象:学生分析,教师小结。(屏显)

海伦凯勒:一个好学、聪明、坚毅而情感丰富的盲聋哑女孩;

沙莉文小姐:她在教育的过程中能够讲究教育方法和艺术,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开启凯勒的思维、智慧和情感,她是一位出色的教育艺术家。

六、感受精神力量

奥斯特洛夫斯基、贝多芬、张海迪、史铁生

[列举这些具有同质精神的人物事迹,既是为了进行课堂拓展,又是为了开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也是为进一步的写作贮备丰富的材料,灵活运用,一举三得]

七、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既表现了一位富有爱心的老师莎莉文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展示了一个盲女孩的精神追求。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在向莎莉文老师投去敬佩目光的同时,也为这位聋哑女孩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品格所感动。

八、作业布置:

1、课外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感受海伦凯勒在逆境中奋进的精神和意志。

2、完成《绩优学案》基础知识巩固。

附:本节课反思

一、课堂目标明确具体。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三个:

1、通过阅读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学生通过自读,探究归纳人物形象。

3、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这个目标把握住本课的重点内容,由浅入深的理解课文,同时制定目标时以问题的具体形式出示,便于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

二、学生主体和老师点拨紧密结合。

在这堂课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作为教师只是适时的进行点拨。如:在分析莎莉文老师和“我”的形象时,让学生发言,学生板书,只有在学生出现问题时进行引导、点拨,从而让学生理解了这两个人物形象。

三、阅读和练笔紧密结合。

在这堂课上,引导学生分析莎莉文老师和“我”的形象,从而理解“再塑生命的人”,最后让学生先谈感受,再写对海伦凯勒说的话,这样的处理教学,很好的把阅读和练笔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完课文后把想说的话用文字表达出来。

不足改进:

一、学生展示有待提高。

学生在分析莎莉文老师和“我”的形象时,学生展示不够积极,参与的学生也不多,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学生的展示老师还得多指导和练习,让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让合作探究跟课堂有机结合。

在课堂上,虽然提到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但没有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做记录笔记。我想:即便原先做了,也应让学生听完后对自己做的进行改正,写出探究提纲,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与思维探究同步进行。也许因为考虑到教学的目标的设置,在这个重要环节的处理上有些突兀了!

《再塑生命的人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