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1一、片段一:故事引入
师:从前,在美丽的太湖边上有一个小渔村,村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渔夫。有一年,他们从4月1日起开始打鱼 ,并且每个人都给自己订了一条规矩。老渔夫说:“我连续打3天要休息一天。”年轻渔夫说:“我连续打5天要休息一天。”有一位远路的朋友想趁他们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看他们,拉拉家常,叙叙旧,同时想享受一次新鲜美味的“太湖鱼宴”。可他不知道选哪个日子去才能同时碰到他俩,你会帮他选一选吗?
学生尝试着寻找日子,有的一边想一边在纸上写,有的直接在课前发的日历纸上圈圈画画,有的在交头接耳……过了会儿,有几个学生露出了高兴的神情,但大多数学生显然还没有选出日子。
师:看来选准日子,还得讲究一些方法。老师给你们提个建议,同桌两个同学能否先分一下工,一个同学找老渔夫的休息日,另一个同学找年轻渔夫的休息日,然后再把两人找的日子合起来对照一下,这样试试?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初步感受问题的挑战性,产生与他人合作的心理需求,教师再启发学生进行有序思考和分工合作,引导学生选出日子,并进行了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板书:
老渔夫的休息日:4、8、12、16、20、24、28
年轻渔夫的休息日:6、12、18、24、30
他们共同的休息日:12、24
其中最早的一天:12
二、片段二:探究提升
师:我们进一步来探究上面这些数中的学问。先看老渔夫的休息日,把这些数读一读,你会有一些发现吗?(学生读后相继交流)
生1:我发现这些数都是双数。
生2:我发现每两个数之间相差4。
生3:我发现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4。
生4:我发现这些数都是4的倍数。
师:对了,这些数都是4的倍数,把他们从小到大排在一起,就有了你们刚才找到的规律。(教师把板书中的“老渔夫的休息日”擦去,改写成了“4的倍数”。)
师:我们刚才在30以内的数中,找到了这些4的倍数,现在老师要求继续找下去,30以外的数中,4的倍数还有吗?有多少个?
生5:32,36,40,44,48,…
(学生举例,教师在“4、8、12、16、20、24、28”的后面添上“32、36、…”。)
(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探究了“6的倍数”。)
师:(手指着“12、24”)下面我们来研究两位渔夫共同的休息日,这些数和4与6有什么关系吗?
生6:这些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
生7:这些数是4和6共同的倍数。
生8:这些数是4和6公有的倍数。
生9:这些数是4和6的公倍数。
师:对了,4和6公有的倍数我们就把它叫做4和6的公倍数。(教师把板书中的“他们共同的休息日”擦去,改写成了“4和6的公倍数。
生9:这些数是4和6的公倍数。
师:对了,4和6公有的倍数我们就把它叫做4和6的公倍数。(教师把板书中的“他们共同的休息日”擦去,改写成了“4和6的公倍数”。)
师:刚才我们从30以内的数中找出了4和6的公倍数12、24,如果继续找下去,还能找出一些来吗?
生10:36、48、60、72…
(学生举例,教师在“12、24”的后面添上“36、48,…”。)
师:(手指着“12”)请同学们想,这“其中最早的一天”是不是4和6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数呢,而在4和6的公倍数中能否找到最大的一个呢?
(通过交流,学生肯定“12”是4和6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找不出最大的一个。)
师: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你们给它起个名字,该叫什么呢?
生:最小公倍数(好多学生几乎是脱口而出)。
(教师把“其中最早的一天”改为“4和6的最小公倍数”)
三、片段三:反思归纳
师:通过找“共同的休息日”这个活动,同学们分别求出了几组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那么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做公倍数?什么叫做最小公倍数?
生1: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就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就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生2:三个数公有的倍数就叫做这三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就叫做这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生3:两个数、三个数都有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我想四个数、五个数甚至更多的数也有吧。
(最终,在生生交流和师生的交流中,学生概括出“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就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就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师:想一想上面找“共同的休息日”的过程,说一说我们可以怎样来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生4:先找出每一个数的倍数,再找出公有的倍数。就可找出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了。
(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互作补充和修改,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归纳出了方法:一找倍数:从小到大依次找出各个数的倍数;二找公有:对比各个数的倍数找出公有的倍数;三找最小:从公有的倍数中找出最小的一个。)
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2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本节课,我充分体现这一新课程理念。上课开始我设计了一个互动游戏:
1.让学生按号数先进行报数。
2.请号数是4的倍数的同学站到教室左边。号数是6的倍数的同学站到教室的右边。(并把对应的`号数填到黑板上)
3.为什么12号、24号、36号和48号两边都要站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如此为数学提供现实素材,积累直接经验获得对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概念的直接体验,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二、精心设计练习,提高课堂有效性
我在设计练习题时,先按书中的内容针对重点、难点设计一些综合性练习题,以适当重复来控制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设计练习内容的难易程度都有,必做题起点稍低,让学生能通过独立思考和教师的正确辅导,一次次地去获得作业练习的成功;选做题有一定难度,对差生不做要求,可让优生产生兴趣尽力去完成,做到“优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中游赶得上、下游丢不了”,真正让全班学生练中有乐、练有所获。
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3教学内容:
五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教学目标:
1、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 ……此处隐藏16364个字……p>
1、第49页练一练
第一、二题
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再交流。
教学反思:
①15和5014和3512和484和7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学生明确找两个数公因数的.一般方法,并对找有特征数的最大公因数的特殊方法有所体验。
注意:教师出题时,数字不要太大,要注意把握难度要求。
②练一练,第42页第1题。第2题。第3题。
③第43页第4题:
让学生找出这几组数的公因数后,说说有什么发现?
④第43页第5题:
⑤数学探索:
三、总结。
分数的大小
教学目标
1、探索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会正确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用分数描述有关现象,理解通分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通分的方法。
2、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创新乐趣,培养学生勇于思考、敢于求异的创新精神,使学生感受比较与分类、猜想与验证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并逐步学会用此种方法处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激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中央电视台李咏主持的什么娱乐节目?
生:非常6+1幸运52
师:今天就让幸运带给我们五年级二班每个人好吗?在幸运52的幸运擂台挑战之前要知道我们班的课堂比赛规则:
A、把我们班分成四大组,如果哪一组回答问题出色,或者回答问题积极相应加上两颗星。
B、如果哪一组不听人家的回答则倒扣一颗星。
C、最后看哪一组胜利相应进行奖励。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些知识,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板书:分数大小比较)
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15知识目标:经历具体的操作活动,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在探究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能力目标:在探索寻找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过程中,经历观察、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会运用公倍数,最大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利用公倍数、最小公倍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若干张长3cm,宽2cm的长方形纸以及边长为5cm,6cm,……,15cm,16cm的正方形纸各一张。
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学习通分做准备。按照《标准》的要求,教材中要注重揭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探究已知
师:课前我们来做个报数游戏,看谁的反应最快。
师:请报到3的倍数的同学起立。再来一轮,报到4的倍数的同学起立。你们发现了什么?(有的同学要起立两次,因为他们报到的号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是吗?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请起立两次的同学报数。(12、24)
师:像这些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我们就把这些数叫做3和4的公倍数。关于倍数的知识,你还知道什么?
生: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倍数。
二、创设情景,动手操作
1.出示主题图:
师:孔老师家的墙面出现了问题,谁愿意来帮工人师傅解决问题?
读题:这种墙砖长3分米,宽2分米。如果用这种墙砖铺一个正方形(用的墙砖都是整块),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最小是多少分米?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解决这个问题要注意什么?
课件出示红色字体:用的墙砖都是整块,用长方形铺一个正方形。
2.合作交流,动手操作
我们根据上面的要求,请小组同学用一些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来代替瓷砖在正方形纸上,合作摆一摆,也可以画一画,或者算一算,探究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最小是多少分米?看谁的方法多。一会我们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这个材料的选择经过多次的筛选,最终还是用书上的例题,最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铺地砖”这一生活情境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可借助于实物模型,让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加强思考与探索,经历知识的发生与形成过程,完成数学建模)
师:哪个小组愿意展示?
(教师根据学生实物投影展示,出示相关方法的课件)
预设:(1)我用的是计算法,长方形的长为3,宽为2,那么选用的边长得既能除开2,也能除开3。也就是既是2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所以我们选用了边长为6厘米和12厘米的正方形,果然成功了,这是我们拼摆的图形。(师引导,像这样的数还有哪些?)
(2)我选用的是摆一摆的方法。我摆的是边长为5厘米、6厘米和8厘米的正方形。其中,边长为5厘米、8厘米的正方形都失败了。只有边长是6厘米的.成功了。
(3)我选用的是画一画的方法。是用小长方形去铺边长是6厘米和12厘米的正方形。因为6里面有3个2,所以就在边长为6的正方形边上,既可以画3个小长方形,也可以画2个小长方形。12也是这个道理。像这样的数还有18、24、30……
3.归纳总结
通过同学们的展示,你得出什么结论?
边长是6分米、12分米、是6的倍数的正方形都可以进行铺设。只有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才可以满足要求。
师:那么这这些答案和长3、宽2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请用集合图来表示。
填完同学,结合预习的知识。自己说说每一部分表示什么?小组再交流一下。
预设:2的倍数有2,4,6,8,10,12,14…;
3的倍数有3,6,9,12,15,18,…
公倍数有6,12,18,24…
最小公倍数是6。(板书)
师小结:揭示课题:最小公倍数
4.回顾生活。
如果以后再考虑“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正方形?”我们可以直接?(找公倍数)
那如果解决“边长最小是几分米”呢?(找最小公倍数)
三、拓展提升、实际应用
1.基础题。
2.综合题。
3.发展题。
4.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题回顾,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这节课我们主要认识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掌握了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这一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求解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也很多。回家搜集整理,下节课展示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