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政治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政治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政治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
1.树立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观念,体验尊重他人的快乐。
2.在生活、学习中,能够以自己的行动尊重他人。
3.懂得什么是尊重,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懂得什么是尊重,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难点】
树立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观念,体验尊重他人的快乐。
三、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小组讨论法、问答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叔本华的名言:
要尊重每一个人,不论他是何等的卑微与可笑。要记住活在每个人身上的是和你我相同的性灵。
运用这句话导入今天的新课《尊重从我做起》。
环节二:新课讲授
1.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尊重
活动一:看图析理
多媒体展示下列图片:
想一想:这个小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前后桌组成小组讨论,讨论完后分享讨论成果。
教师总结:人与人需要相互尊重,我们每个人都是富有尊严的独立存在的个体,有权得到别人的尊重。同时,我们也要尊重他人的尊严,尊重他人的基本权利。
2.缺乏尊重的危害
活动二:故事析理
多媒体展示下列故事:
有一天,王丽去上学,在学校的楼梯上,她遇到了她们班的一位腿有残疾的同学,于是她就走上前,说:“我扶你吧。”“谢谢你。”当她们走进教室时,看到两个调皮的`男生在模仿她走路的样子,那位同学伤心地哭了。王丽非常生气,上前阻止他们说:“你们这样做,实在是太不尊重别人了。我们大家都是平等的。想一想,如果你的腿有残疾,还受到这样的嘲弄,会有什么感受呢?”那两个男生被说得哑口无言。
想一想:结合上述案例,思考一下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尊重,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总结:如果彼此缺乏最起码的尊重,那么,交往就会产生严重障碍,失去平等、诚信、友善的交往氛围。
3.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
活动三:说一说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尊重他人?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从旁正确引导。
最后,师生一起总结:
(1)尊重的人说:
请原谅
对不起
这是个有趣的见解
谢谢
冒犯了,真抱歉
我明白你的感受不同
我并不是有意要打断的
我并不想侵犯你的隐私
借用一下,行吗?
(2)尊重的人做:
等别人说完后再开口
为女士或老人开门
不顶嘴、不发牢骚、不说无理的话
爱护环境
听话时,不打断别人说话
真心诚意倾听别人意见
注意到别人需要隐私
小心爱护别人的物品
能耐心体贴得对待老人和残疾人
环节三:巩固提高
师生一起总结本节课内容:
同学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我们清楚的知道了人人平等、平等待人、尊重他人的重要性。所以我希望在生活当中我们每一位同学能够把这些真正地去落实到行动中去,只有我们人人这样去做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播放《爱的奉献》)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尊重;缺乏尊重的危害;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
作业: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课下写一篇小论文《如何尊重他人》。
五、板书设计
尊重从我做起
1.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尊重
2.缺乏尊重的危害
3.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
初中政治教学设计2【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尊重他人、珍视友谊的情感,在交友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能力目标:认识到交友的好处,学会处理交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知识目标:了解交友的好处,认识友谊的力量。
【重点难点】
重点:友谊的力量。
难点:学会处理交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师: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有许多人都曾给予我们关爱之情。不仅有父母、老师的关爱,更有同学朋友的关爱。哪位同学能讲一下朋友对自己关爱的事例。
学生讲朋友关爱自己的事例。
师:是呀,朋友和友谊是人生永恒的话题。步入初中,我们会想念小学的朋友,也会迎来新的友谊,今天,我们探讨有关朋友的话题——和朋友在一起。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一)自主预习
1.伙伴、同学、朋友,成为我们生命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
2.对友谊的渴望,让我们相互靠近。在与朋友的交往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有甜蜜,也有苦涩。
3.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响。
4.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我们需要真诚友善的朋友。
5.与正直、诚信和见识广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
(二)合作探究
知识模块一 我的朋友圈
探究一:教材P38运用你的'经验及P39探究与分享
(1)把你的选择涂在P38上面的星号☆里(可以多选)。
(2)在成长的岁月里,哪些朋友曾与我们相伴?请把他们的名字写在P39图的相应位置。
(3)你的朋友在年龄、性别、性格、地域、民族、与你的空间距离等方面,在不同时间段有什么特点?
(4)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交友的范围、与朋友的活动内容有什么变化?
答案提示:前3问据实回答,填写即可,(4)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许有人发现,自己的交往范围扩大了,朋友圈也扩大了,交往内容更丰富了;也许有人发现,自己的朋友圈比以前变小了,但是交往更加深入,朋友关系更加密切。
探究二:教材P40探究与分享
(1)随着年龄的增长,寻找友谊更难了吗?
(2)你会因为怕麻烦而拒绝友谊吗?为什么?
答案提示:(1)不是更难。因为虽然小学时的朋友分开了,但自己的 ……此处隐藏18769个字……的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及做题的规范化。认真做好作业的及时完成检查工作,引导学生积极的自批自改。
初中政治教学设计10暑假通过“国培计划”学习了思想政治教学设计的理论,使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我懂得了教学设计的目的与作用。回想自己写过的教学设计主要强调教师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
例如在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概念时,传统设计的教学过程是:提出概念和说明概念的由来;依据教材讲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概念的准确表达;用实例论证概念本身的科学性和实际意义;指导学生运用概念解答习题;复习和综合练习。按这种设计进行教学,大部分学生能从字面上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概念,能用课本语言准确回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及其相互关系。但学生对“为什么中国搞了四十年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为什么日本等国搞资本主义只有40年就恢复了元气,一跃而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等问题难以理解,说明不少学生并没有在思想深处接受和认同教学内容。为纠正传统教学的弊端,我尝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引导学生简要回顾人类社会各个形态的概况;根据学生的反馈,提出概念和说明概念的由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明概念的含义,并探讨概念提出的科学性和实际意义;根据教材,向学生说明概念的内涵、外延和概念的准确表达;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知识解答。
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使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统一,这是政治课教学设计必须解决的又一难题。前者容易使学生感到结论是现成的,只需要照搬照抄就行了,后者却可以让学生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在使用第二种教学设计时,我初步分析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对教学内容可能存在的各种态度、观点和认识,准备好合情合理的答案去解释他们可能提出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整个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探究热情高,谈了许多有趣认识。教学后检测表明,绝大部分的.学生对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必然性表示理解,对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结论有所认识。
比较两种教学的设计,我们显然还不能说第一种“知识传授型”教学设计完全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也不能肯定第二种的“探索研讨型”教学设计对学生能力的提高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第一种教学程序设计却反映出传统教学的深层思想,认为教师和教材是知识源泉,急于用语言把知识告诉学生,使他们“相信”它,“接受”它。第二种教学程序设计试图让学生通过实践,在社会生活中了解、观察、思索和探求,教师与教材的作用只是引导、帮助、调控学生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显然,这种通过自身探究得来的知识,比被动地接受教师单一传授的知识要牢固得多,深刻得多。同时,学生的观察力、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都可以得到较大程度的锻炼和提高,从而使思想政治的教育效能得到较好体现。
总之,政治课教学设计的着眼点,不仅要看到学生的今天,更要想到学生的明天。为此,必须冲破旧的框架,进行一些根本性的改革,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具有操作性的教学设计方案,以促进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初中政治教学设计11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知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关爱集体,人人有责。
二、能力目标:正确认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的能力;具有关爱集体的实践能力,自觉地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的行为能力,发扬集体的好作风,善于团结他人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爱集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和道德情操;树立责任意识;体验“团结就是力量”的自豪感和快乐。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弄清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2、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关爱集体。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框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一、我是集体一员
1、集体和个人的关系;
2、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二、关爱集体人人有责
1、为什么说关爱集体人人有责?
2、如何关爱集体(关爱集体的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在本班所感受到的一些温暖。
师问:为什么你们会觉得温暖呢?
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小结:集体与个体是相互依存的。
二、讲授新课: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1、我是集体的一员
阅读P19材料之后思考
为什么毕业20年后小懂的爸爸仍能感受到当初班集体的温暖?
(1)集体和个体的关系
①集体的存在离不开个体②个体只有紧紧地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
这个班级的学生会受到什么影响?如何改变班级的这种状况?
(2)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而集体利益的实现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因此,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
2、关爱集体人人有责
阅读P20材料之后思考
李泽群是多管闲事吗?
生答:不是,是关爱集体的表现。
(1)为什么说关爱集体人人有责?
生答:因为集体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集体,只有人人都主动关心、爱护集体,为集体建设出力,集体才会真正成为我们依恋的家。
(2)如何关爱集体(关爱集体的表现)?
(1)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力量。
(2)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
(3)在集体中能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思考:
1.为什么众人拾柴火焰高?
2.为什么三个和尚却没水喝?
请一位学生谈自己的收获: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我们知道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关爱集体,人人有责。所以我们应自觉地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发扬集体的好作风,善于团结他人。
教学设计反思:
本框教学设计,我主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启发式教学法,并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看似简单的教学内容通过我的引导,再加上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最后,学生懂得了集体(利益)和个体(利益)的关系,同时从理论上知道如何关爱集体。通过本框的教与学,我发现还有一部分同学没有适应我的教学方法,这部分同学主要表现在说这一环节上,他们认为教学应该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而没有认识到师生之间互动的重要性,因此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多给予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