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时间:2025-09-10 20:29:08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5篇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察物体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经历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过程,初步感知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观察实践,体验观察结果的不相同。

1、具体实物的观察

2、(1)观察、体验

师:每小组一只小猪储蓄罐,仔细观察后,说说你看到了这只小猪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

学生1:我看到的是小猪的前面,有两只耳朵、两只眼睛、两条腿和一张嘴巴。

学生2:我看到的是小猪的后面,有两条腿、一条尾巴和两只耳朵。

学生3:我看到的是小猪的左面,有一只耳朵、一只眼睛、一张嘴、一条尾巴和两条腿。

学生4:我看到的是小猪的右面,也有一只耳朵、一只眼睛、一张嘴、一条尾巴和两条腿。

师:现在请每位同学把你们看到的小猪的样子画下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画从正面、右侧面、左侧面、背面的小猪图片,画完后组内交流欣赏,看看不同角度的小猪的形状。有以下几种情况: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画得也很好。现在请你们根据这几幅图画商量一下,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讨论片刻后交流。

生1:为什么同一只小猪画出的形状会不一样呢?

生2:因为我们观察得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形状会不一样。

师:对,我们观察物体时所处得位置不同,也就是观察得角度不同,那么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进一步体验:每组学生围绕小猪一周,在正面、后面、侧面等各个位置停一下,体验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学生在活动中思维活跃,情感积极。】

(2)观察、想象

①想象:从下面往上看,想象一下,会是什么样子?把你的想象画出来看一看。

(学生想了片刻之后,开始动手画形。其中有少数学生的想象是正确的。)

②验证:然后拿起储蓄罐从下往上实际观察一下,验证自己的想象,看谁的想象最接近。

【那几个想象正确的学生非常兴奋,为自己的成功感到由衷的快乐。这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法指导:在观察之前,我们可以先想象一下,它会是什么样子呢?然后再实际观察,验证自己的想象。这样做,会让我们的眼睛变得越来越厉害。

③练习:

a.、课本67页: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b.b、每课一练49页第1题:下面6个杯子的形状,分别是哪6个小朋友看到的,知道吗? c.C、观察两幢房子。

【通过练习,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这些练习,需要学生在头脑中进行“虚拟移位”,即假设自己在物体的哪一方,会看到哪个图形,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了充分的培养。】

2、简单几何形体的观察

师:请同学们把小猪放回盒子,然后观察储蓄罐的'盒子,你发现这个盒子是什么立体图形?生:是长方体。

师:长方体有几个面?

生:六个面。

师:你最多能看到几个面?怎么看?有几种看法?最少能看到几个面?怎么看?有几种看法?怎样看到两个面?学生观察活动,交流汇报:

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可以站在尖角的地方。从8个尖角可以看到三个面。

生:最少能看到一个面,可以正对着一个面。有6个位置可以看到一个面。

生:隔着一条边,就可以看到两个面。有12个位置可以看到两个面。

【这样观察,渗透了长方体的8个顶点、12条 棱的特点。为教学长方体的特征进行初步的感知。】

(三)想象:下图是一个从上往下看的物体的形状,根据你的经验,你能想象它是什么物体吗?

学生思考片刻后,举出:井沿、洗衣机、饮水机等等。

【师在学生联想的基础上,课件出示其他物体,如砚台、各种产品、月饼、装有袋子的VCD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观察物体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的样子也不同。

教学反思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课教学内容还不是正式教学三视图,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学生无论选择了哪个观察点,观察到的只是物体的其中一部分,观察点不同,看到的形状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基于以上认识,本课在教学时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充分体验,在体验中适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新课程特别倡导用具体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郑敏信教授也说过:情境的设置不仅仅有益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还应当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本课教学开始,我创设了猜一猜的游戏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当第一张图片出示时,学生有的猜是白球,有的猜是月亮,有的猜是饭勺子,没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我接着出示第二张图片,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观察信息,这时,有部分学生猜测可能是灯炮,有一半学生还拿不准。当我出示第三张图片时,全班学生异口同声说这是灯炮。在这个图片展示过程中,学生不仅强烈地感受到物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而且整个情境的创设遵循”短、平、快”的引入原则,精炼,用时少,效果好,导向明确。

二、观察体验,让学生体验观察结果的不相同 观察物体一课的教学内容,决定了本课的教学方式,应以活动为主,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不断体验,让他们在亲身经历中不断丰富表象,增强感性认识。因此,教学时,我选择学生喜欢的储蓄罐作为观察对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观察,并在组内交流,思考讨论:为什么同一只小猪看到的形状会不一样呢?在他们的亲身经历中不难达成共识。为了深化体验,我又让学生进行换位观察,围绕储蓄罐一周,观察正面、后面、侧面等不同形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观察,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为了提升本课数学内容的思维层次,我适当地拓展了教学内容,让学生继续观察装储蓄罐的 ……此处隐藏21763个字……更有实效!

一、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这篇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层次分明。从教学一开始,我就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从观察一个正方体入手,再到观察由两个、三个正方体组成的简单立体图形,最后到观察由两组正方体组成的物体,这样层层推进,环环相扣,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活动富有趣味性和思考性

空间观念不是凭空想象的。在教学中,我不仅设计多种多样的观察活动,而且注意设计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让学生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切实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三、现代化教学工具的使用

本课中,我大胆使用了摄像机这一现代化工具,将实物图发展为平面图,使抽象而难以描述的图形具体呈现,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同时,也恰倒好处的解决了学生“有观察难表达”的问题!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4

单元教学目标:

1、在搭立体图形和从多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经历用正方体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会有所不同。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立体形状。

3、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方位词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根据指令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搭立体图形,并学习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立体形状。初步学会通过提问搭出和别人同样的立体。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搭一搭(8)

教学目标:

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重点: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用具:小正方体、小黑板、幻灯。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笑笑和淘气就进行了一个游戏,非常有趣,你们想看吗?

二、探索新知

(一)操作活动一——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1、教师通过幻灯演示“淘气”和“笑笑”搭立体图形的游戏过程,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说说游戏的方法,教师适时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游戏。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搭立体图形,进一步体验游戏的方法。

2、学生同桌间游戏。

3、学生交流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活动进行交流。

(二)操作活动二——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

1、师生活动师范。

2、学生同桌间开展游戏。

三、拓展应用

1、搭一搭,看一看。找出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正面画“√”,上面画“○”,侧面画“△”)

()()()

()()()

()()()

2、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搭一搭,连一连。

①②③④

从侧面看到的形状是的图形有()个,分别是()。

3、搭一搭,填一填。

A①②

B③④

填图号。

⑴、从侧面看是图A的有()。

⑵、从正面看是图B的有()。

⑶、还有什么养的立体图形从侧面看是图A?还有什么养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图B?想一想,搭一搭。

4、下面的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三、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教师针对学生的活动合作情况进行升华。

2、学生说一说:今天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课后反思:

练习三(9)

教学目标:

1、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结合具体事物辩认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察和合作意识,培养初步的辩证唯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事物辩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难点

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教学准备

课件配图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形状的物体。

教学板块教与学预设

一、情景创设

1.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讲台。

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个位置来观察这张讲台,然后互相说说观察到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再交换位置观察、交流。想一想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刚才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讲台。现在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看到的讲台是什么样子的?

2.总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已经发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看到的.面的个数也是不一样的,每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二、问题探究

1.讲解每个面的名称

2.板书:正面、侧面、上面

3.拿出物体变换摆放,指出不同的面

4.组织学生互相摆放,指出不同的面

三、体验感悟

1.学生试说,老师纠正强调

2.学生齐读每个面的名称

3.学生按照老师摆放说出不同的面

4.以小组为单位活动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

1.第一题

2.口算

3.连一连

4.观察一个物体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作业布置

完成本节的《资源与评价》

板书设计

看一看(一)

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

站在一个位置看讲台、最多能看到3个面

正面、侧面、上面

教后随记

这是一年级下册“观察物体”的延伸和发展,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物体的空间经验和空间观念。知识不那么厚重,却简单易懂,同学们就在这样的一节课中掌握了知识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