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时间:2025-08-17 20:29:09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5篇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规范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读熟全文,勾画生字,标注自然段。初步认识生字条中的6个生字。

2、读熟“我会读”中的句子。

3、通过查资料,了解有关葫芦、蚜虫的一些常识。如有条件,可观察葫芦和蚜虫。

4、用“ ?”标出不懂的词语。

第一课时

一、看图说话,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两幅插图,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2、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薄 『芦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过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我们在14课去找答案。[板书:14]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请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说。(让学生自由说)

(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3、出示生词,指名教读: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同桌交流记字方法。

找出带生字的句子读一读,巩固记忆。

4、这课有几个自然段?

指名分段读。

三、合作学习,朗读感悟

1、朗读理解第一段:

⑴ 他种的葫芦长得怎么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⑵ 指导朗读。

2、朗读理解最后一段:

⑴ 种葫芦的人得到葫芦了吗?从哪一段可以看出来?

⑵ 齐读最后一段,质疑。

3、小组合作理解第二、三段。

⑴ 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找课文里的语句读一读。

⑵ 请读下面两句话,猜猜他在想什么?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想的是:_____________。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_____________。

⑶ 比较以下句子的语气有什么不同,体会每组的两句话意思是一样的。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⑷ 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从对话中,你感觉到什么?

4、整体欣赏感悟:

多媒体配乐朗读全文。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

⑴ 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首先是他不懂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所以叶子长了虫子,他认为没有必要去治。其次是他不听邻居的劝告。)

⑵ 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总结全文

1、齐读课题。说一说:“我”得到葫芦了吗?为什么?

2、分角色朗读对话。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生自由说)

3、引导小结:识字4中,哪些成语可以送给种葫芦的人?(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4、你想对他说点什么?(自由说)

二、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巩固会认的字:

我会读: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葫芦花、可爱的小葫芦

我会找:哇—(蛙)—(娃)—(洼)、盯—(丁)—(顶)

2、巩固会写的字:

谁读得准?言 每 治 棵 挂 哇 怪 慢

谁会发现?

同结构的字:治、棵、挂、哇、怪、慢

同偏旁的字:怪、慢

同部件的字:挂、哇

谁会看? (观察老师范写,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

左窄右宽的字:治、棵、挂、哇、怪、慢

从上到下的字:言、每

谁写得好?

学生练写,互相评价。重点讲解:“挂、哇”二字右边的“圭”,是由上下两个“土”字组成的;“言”字第一横长,下面两横短;“每”字的笔顺。

三、实践活动

补画葫芦长大后的图画,再把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个寓言故事,共有四个自然段,主要讲一个种葫芦的人,一心只想得到葫芦,却不管叶子上长的蚜虫,结果蚜虫把叶子吃光了,刚长出来的小葫芦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如果只顾葫芦不管叶子,最后葫芦也长不成。

教学目标:

1、认识“葫、芦、藤、哇、盯、邻”等六个生字,会写八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使之乐于并善于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教学难点

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教、学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它是——小葫芦(生答)(课件:葫芦动画跳出)

2、它叫——葫芦(生答)(课件.逐渐呈现葫芦两个字)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板题:我要的是葫芦)

4、齐读“我要的是葫芦”;小声读“我要的是葫芦”;边读边想,不出声地读“我要的是葫芦”。你想到些什么问题?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答案藏在课文里。我们赶快打开书,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两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以标准朗读方式带领同学问熟读课文,并对课文中的每个 ……此处隐藏24081个字……指导学生朗读)

④看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种葫芦的人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种葫芦的人多么希望能收获呀,可是后来小葫芦怎么样了呢,找找答案在哪个自然段)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⑤种葫芦的人得到了葫芦吗?(出示小黑板补画,同时用小葫芦作为奖励。板书:变黄——落了)

⑥ 你能读出你此时的心情吗?

⑦葫芦都落了,你有什么想法? (指名学生读课文)

(2)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①带着“葫芦为什么会落”的疑问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②指名回答小葫芦都落了的原因。(叶子上都长了蚜虫)你能把边个部分读给小朋友们听听吗?

③你觉得这两个自然段应该怎么读,(老师指导学生赛读)特别是下面几个句子: A、“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B、“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④(突出重点)学了课文后你想表扬还是批评种葫芦的人呢 ?同桌相互说一说吧 板书 (突破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以及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3.有感情读课文,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突破难点:体会感叹句、反问句与成熟句的不同语气。课文后的习题:师生互读

①“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②“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七、小 结 (情感教育) 做事情应该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知错就改。

扩展延伸:讲一讲这个故事。

八、作 业

九、板书

14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绿叶) 葫芦(可爱)

(变黄) (葫芦)落了

不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不听劝告

十、教学反思

教学这篇课文,我们在把握语文基本训练的同时,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通过“教”的方式引到学生“学”的方式,多读多思,尊重学生个性的理解和感悟,通过情景的创设、朗读的体验,对话的交流,了解事物之间有其内存密切的。教学的难点在于,以教引学,以读促悟,从而揭示本文主旨意图做到“文”与“道”的结合。通过对本文第二课时内容的教学,凸现出了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在“备”学生方面不够。 2、新知识的引入不够流畅、自如。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发言和热情的朗读教学,重点得以突出,通过小组团队学习使预期的教学难点得以突破,从而使我看到了自己应该坚持的几个方面: 1.凸显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我设计本课时,注重从学生学习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把课堂教学思想定位在“以生为本,顺学而导,以学定教”。 2.重视朗读形式多样化,强调在朗读中感悟课堂上,“读”占鳌头,学生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朗读:个别读,齐读,自由读,引读,表演读,充分顾及学生朗读的主动性,多样性,独特性。

3、强调多种方式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培训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小组团队讨论、分组表演读等多种方式在浓烈的氛围中进行学习;让重点在愉悦中突现;让难点在合作中得以突破,使学生习得丰富的语文素养。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5

一、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二、 重点难点

1、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懂得事物之间的联系。

三、 教学准备

1、实物:葫芦、葫芦种

2、生字卡片

3、动画、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今天,

2、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位神秘的朋友。先看它是谁?(出示葫芦)你看它,圆圆的身子细细的腰,多可爱呀!你认识这位朋友吗?(出示葫芦种)你知道这样一颗小小的种子怎样结出葫芦吗?(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3、有一个人也种了一棵葫芦,可他最后却没有得到葫芦,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我要的是葫芦》

4、请同学们伸出右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随机强调“芦”的读音

二、 检查预习

1、老师已经让你们提前预习了,现在老师检查一下你预习生字的情况。

2、出示生字,齐读,当小老师读,开火车读。

三、 观察插图,整体感知

1、真不错,小火车开的.又快又稳。接下来,老师想考考大家的眼力如何?

2、(出示两幅插图)你能发现他们之间的不同吗?

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4、请同学们边看动画,边听老师读课文。

四、 学习1、4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边读边想:小葫芦一开始长得怎么样,最后怎么样了?

2、你是从哪几个自然段找到答案的?

3、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哪些语句写小葫芦长得很可爱?

4、交流

5、小葫芦最后怎么样了?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6、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7、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多可惜呀。我们怎样读出可惜的语气呢?指读。

五、 学习2、3自然段

1、小葫芦为什么一个一个都落了呢。我们从2、3自然段里面找找答案。

2、自读,思考:小葫芦为什么都落了?

3、全班交流。

4、指读2、3自然段,边听边想:叶子上生了蚜虫,他是怎么想的?邻居劝他治蚜虫,他是怎么说的?

5、交流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1)、最后是什么标点符号?叹号该怎样读?指读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能给它换个说法吗?(有几个虫子不可怕。)这句话该怎样读?

(3)、男、女生合作完整的读。

(4)、你认为他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随机穿插叶子作用的知识。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1)、这是一个反问句,我们该怎样读?

(2)、这句话什么意思?

(3)、齐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4)、谁能把他说的话完整的读一读,指导朗读。

(5)、大家说叶子上的虫需要治吗?为什么?

(6)、如果你是这个人的邻居,你怎样劝他?

6、分角色朗读2、3自然段

7、说说:小葫芦为什么一个一个都落了?

8、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他会想些什么?

9、小结:同学们,种葫芦的人不懂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又不听别人的劝告,使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不但植物是这样,生活中任何事物都是有联系的,只有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会避免犯错。

六、 续编故事

第二年,种葫芦的人又种了一棵葫芦······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